【第五届人文节】《窗外是蓝星》观影活动在校举办

发布时间2025-11-21文章来源 人文科学研究院作者责任编辑

11月19日晚,作为上海科技大学第五届人文节重要活动之一,中国首部太空实拍电影《窗外是蓝星》上科大观影活动在校会议中心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总站与中国移动上海公司联合主办,是《窗外是蓝星》上海百校观影巡展活动的重要一站。校领导吴强出席活动。活动由人文科学研究院教学助理教授龚振主持,吸引了全校900余名师生热情参与。




作为中国首部8K太空实拍电影,《窗外是蓝星》的大部分影像由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距地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实拍完成。影片以神舟十三号乘组为期6个月的在轨驻留任务为背景,不仅呈现了浩瀚宇宙与蓝色星球的壮美,更细腻刻画了航天员的在轨工作与生活细节。片名由航天员翟志刚返回地球后亲笔题写,为这部科技大作注入了深厚的人文温度。活动伊始,主持人龚振以“技术时代人类的宇宙定位”为题引导开场,迅速将观众的思绪引向广袤星空。随后的观影环节也让大家沉浸式领略了400公里高空处地球与太空的壮美风光。




放映结束后,活动特邀影片执行制片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导演李瑨进行对谈分享。他分享了这部“主创无法现场拍摄”的影片是如何诞生的:在主创团队来自地面的远程指导下,航天员们在繁重的科研任务之余,亲自担任摄影师,运用出舱服镜头与手持设备,自主捕捉拍摄了空间站内工作生活、太空行走、设备检修等珍贵画面。他特别分享了一个动人细节:当总台团队收到从返回舱带回的素材“盲盒”时,发现航天员们拍摄的内容远超预期,其视角充满了艺术创造力,最终成就了这部融合专业素养与探索精神的纪实佳作。



对谈中,嘉宾与师生们一同回顾了中国航天事业自力更生、勇攀高峰的辉煌历程,尤其聚焦于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系列里程碑式成就。在交流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从“中国式太空美学”的意蕴,到在失重环境下拍摄的技术挑战,与李瑨导演进行了深入互动。

本次观影活动是学校推进科技与人文艺术融合发展的具体实践,通过展现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为同学们提供了重新思考家园、梦想与探索的新视角,进一步激发了师生的爱国情怀与创新精神。活动在热烈氛围中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