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四叶草” 场馆再度敞开怀抱,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如约而至。在这片涌动着开放活力的热土上,有一群来自上海科技大学的 “小叶子” 。他们中,有两度坚守的博士生科研人,有携手作战的青春伙伴,更有沉淀成长的本科生学生骨干。从实验室的精密钻研到志愿服务的热忱奉献,上科大青年以青春之名赴进博之约,在服务盛会中书写成长答卷。

笃行“材”子志,服务进博行
王喆是上科大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名博士生,今年是他第二次参加进博会志愿服务。对他而言,进博会不仅是一次服务的机会,更是一段学习和成长的经历。
第一年志愿服务时,他负责引导国内外观众出入场馆,频繁的路线指引和问题解答让他迅速熟悉了场馆布局与服务流程。到了今年,面对那些“经典”提问——从展区位置到交通路线,他总能迅速反应、从容解答。今年他的岗位主要负责接待国内外演出团队,协调其他“小叶子”分工协作与配合,展现了优秀的统筹与组织能力。

进博会对他而言,还是一个宝贵的窗口。在这里,他不仅能服务于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参展者,也能接触到众多来自企业和产业一线的人士。王喆的专业方向聚焦于多孔材料的结构设计与功能开发,他一直希望自己的研究能够真正服务于国家的“双碳”战略目标。在志愿服务过程中,他积极与专业相关人士交流,了解他们对新材料、新技术、市场趋势等看法。这些交流互动让他意识到,科研不仅是数据与论文,更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今年,王喆导师的导师Omar M. Yaghi教授荣获诺贝尔化学奖,这对他所在的研究领域是极大的鼓舞。作为一名青年科研工作者,他更加坚定了将科研成果服务于社会的信念。进博会正是这样一个让他走出实验室、接触真实社会、了解国家发展需求的重要平台。王喆希望通过自己志愿服务经历,将青年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传递给更多人。
与知己并肩,赴进博之约
潘雨卓与杨茜雯的缘分颇为奇妙——从同乡、同窗到室友,再到一同保研,分别进入中国科学院大学与清华大学深造,她们的成长轨迹充满了默契的交集。当保研事宜尘埃落定,她们都希望能为大学生活添上富有社会意义的注脚,而成为进博会志愿者正是她们共同的选择。这不仅源于去年被“小叶子”们风采所感召而许下的约定,更源于她们期望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学习锻炼、服务奉献。

这份约定,让她们在忙碌的进博会场馆中,成为了彼此“知根知底的战友”。她们共同服务于农食产品展区,面对川流不息的观众,二人依据彼此特点形成了自然的默契:一个眼神便能会意支援,一句提醒就能防范疏漏;当潘雨卓声音沙哑,杨茜雯会适时递上温水,而当杨茜雯应对多线询问时,潘雨卓便主动上前分担。这种无需言说的支持,让繁忙的工作充满了温暖与力量,提升了她们的服务效率与质量。
这段志愿服务的经历,让两人共同感受到开放包容的时代脉搏,深刻体会到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的意义。潘雨卓与杨茜雯约定,在未来的研究生涯中,将继续秉持这份服务热忱与责任担当,互相砥砺,共同前行。这段与知己并肩作战的璀璨时光,将成为指引她们未来道路的温暖灯火。
一位“二年级小叶子”的跨文化交流
又逢一年一度的进博会时刻,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022级本科生崔誉轩,再次以“小叶子”志愿者的身份走进国家会展中心,迎来属于他的第二次进博之约。去年,他作为队长协调团队完成各项保障任务;今年,他负责文化平台演出区域的现场秩序维护与演出团队接待工作,以更沉稳的姿态投入服务。
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崔誉轩并非初出茅庐。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300小时。他曾多次参与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志愿工作,用脚步丈量城市的温度;身为校团委组织部部长,他积极推动校园公益行动,鼓励同学一起参加、共同成长。

在今年的进博会服务中,令崔誉轩印象深刻的是与阿联酋人文表演团队及大使馆代表的交流互动经历。作为演出区域“小叶子”,他负责全流程引导与协调。表演间隙,崔誉轩主动留在休息区继续服务,为表演团人员取水、协助沟通送餐车辆、对接行程与通行细节,确保团队无缝衔接演出;他主动为大使馆工作人员提供指引服务,陪同他们在场馆内参观,使他们能够快速抵达各展厅内的阿联酋展台。他对工作认真细致的态度和热情得到了对方的认可与赞扬。阿联酋表演团队还热情地邀请他体验当地传统舞蹈“阿亚拉舞”。从轻轻抬臂到跟随节奏舞动,他的尝试引来对方阵阵掌声与鼓励。分别时,大使馆人员向他致谢,并表示“你让我们感到很温暖”。一句简短的话,让崔誉轩深刻感受到青年志愿者在跨文化沟通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与进博会的缘分,并未止于志愿者制服和绿叶徽章。在科研实验室里,崔誉轩的研究方向是蛋白质结构解析,他希望能够发掘潜在药物靶点,为生命健康科技贡献青年力量。“我们这代青年有责任在基础科研层面夯实未来医疗突破的底座。”他说。在崔誉轩看来,进博会同样是一扇通向世界科技前沿的窗口,“在这里,大会把创新机遇带进来,也把中国方案分享出去。”
即将毕业的崔誉轩,来年将前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继续科研深造。他希望自己能将在进博会收获的国际视野、胸怀与责任带入自己未来的学术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