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贯通“高中-大学”人才培养,创设融通式教育场境,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和上海科技大学附属学校共同策划了“科学家的故事”系列讲座。10月31日,恰逢中国科学院科学节前夕,来自物质学院的三位教授联袂为附属学校的初高中同学带来了别开生面的主题讲座,分享他们的成长经历和人生规划,使同学们打破对“科学研究”的陌生感,鼓励他们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

高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学业方向探索与职业理想萌芽的关键时期。赵爱迪教授结合自己从中学到世界知名学府的求学和科研工作经历,介绍了自己在人生不同阶段的理想和选择。他强调了结合个人科研兴趣和国家需求的重要性,为同学们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参考。

孙兆茹教授以自身从普通学生到科研工作者的成长轨迹为切入点,分享了通过坚持学习实现自我突破、收获成就感的过程。她告诉女同学们,相对于男生,女生学物理同样拥有自己的独特优势,鼓励女同学也勇敢追求科学梦想。

沈晓钦教授讲述了自己求学经历中的多个细节小事,建议同学们分析自身优势与潜力,树立学习信心。他强调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以及为实现目标而坚持的必要性,鼓励同学们锲而不舍、奋勇前进。
“大学物理会很难吗?”“怎么确定自己对物理学感兴趣呢?”……在讲座互动环节中,学生们积极与教授们交流互动,提出自己的困惑和思考,并得到教授们耐心细致的解答与充满启发的指导。
本次“科学家的故事”系列讲座是上科大与附属学校推进协同育人实践的重要一环。物质学院将会继续深度参与附属学校的教育活动,为学生们搭建更广阔的成长平台,助力学生成为具有创新思维和跨学科素养的优秀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