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科大“材料科学基础 I”入选2025年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

发布时间2025-09-26文章来源 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作者陈蕾 马舒寰责任编辑管舜瑛

近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公布了 2025 年度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立项名单。上海科技大学多门课程课程入选。其中,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刘巍教授团队负责的“材料科学基础 I:晶体结构和缺陷”课程入选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立项名单,为材料科学与工程 “双一流” 学科建设再添佳绩。

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本科核心基础课程,“材料科学基础 I:晶体结构和缺陷”旨在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理解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科研工作奠定坚实基础。该课程自 2017 年开设以来,历经多轮优化与升级,逐步形成了一套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体系。


刘巍教授(中)和学生讨论课程


思政融入教学,培养家国情怀

“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也是高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我们要奋起直追、迎头赶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嘱托让课程负责人刘巍倍受鼓舞。

作为材料类专业的核心必修课,课程始终把价值观培养放在首位,引导学生深刻认识材料科技对国家能源安全、高端装备发展的核心支撑作用,强化 “科技报国” 的使命担当。在 “原子结构与键合” 章节中,课程结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汝窑” 釉色工艺,解析 “雨过天青云破处” 的呈色机理,让学生在感受传统美学的同时,深化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怀。通过 “顶尖一百位材料科学家” 专题介绍了国内外知名科学家的突破性成果,树立科研典范,引导学生树立严谨求实的学术品格与社会责任感。


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兴趣

为打破传统材料学科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困境,刘巍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 “双轨教学法”,将理论知识讲授与实际应用案例紧密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详细讲解原子结构与键合、晶体学基础等基础理论知识,还引入大量新能源、柔性电子等前沿领域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材料科学在现代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为了让抽象的微观世界更加直观易懂,课程团队引入了 Vesta、Diamond 等先进的晶体结构建模软件。学生通过亲手构建各种晶体结构模型,直观地感受原子的排列方式、晶体的对称性以及缺陷的形成机制,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果。此外,课程团队还录制了一系列实验教学视频,涵盖纽扣电池组装、电化学测试等多个实验项目,方便学生随时进行学习和复习。


学生在实验室进行新型电池材料研究


展示教学成果,搭建科普桥梁

为提升教学成效,教学团队创新性地增设项目展示环节,鼓励学生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易懂的科普内容,通过展示交流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提升学生的科学传播能力。2022 年学生高天一、张亦凝团队的《锂离子电池的未来:从液态走向固态》聚焦技术前沿,获得上海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大赛科普专场银星奖。2024 年学生何雨曦的作品《揭秘锂电池的 “暴脾气”》深入解析电池安全机理,斩获上海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大赛科普专场金星奖。

刘巍表示,教学团队将持续升级课程,除了根据前沿研究进展修订课件,还将引入更多数字化教学工具。同时,团队将深化与企业的合作,构建动态更新的产业案例库,最终建成案例标准化资源库。此外,课程团队也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打造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力争培养更多既懂理论又通产业的材料领域拔尖人才,为我国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年轻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