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冠军!上科大MakeSense团队首次参赛斩获 SensUs 2025 国际生物传感器设计大赛佳绩

发布时间2025-09-04文章来源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作者赵素文 王天颐责任编辑管舜瑛

荷兰埃因霍温,在828日落幕的SensUs 2025国际生物传感器设计大赛上,首次受邀参赛的上海科技大学MakeSense团队凭借卓越表现惊艳全场。这支年轻的队伍在强手如林的国际赛场中脱颖而出,一举斩获检测精度奖(Analytical Performance Award)全球冠军与创新奖(Innovation Award)全球亚军两项极具分量的单项奖,并获得SensUs金牌(Final Medal)。尤为瞩目的是,团队在检测精度测试中取得了该大赛历史性的突破,以“前所未有的结果”和“堪称完美的准确性”刷新了竞赛记录,赢得主办方高度赞誉。


颁奖典礼现场


SensUs是由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于2016年发起并主办的年度国际生物传感器设计大赛,参赛者来自美国康奈尔大学、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和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等全球多所顶尖高校的跨学科学生团队。大赛每年聚焦一种特定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参赛团队需在约半年的时间内完成传感器开发,并按照主办方的安排依次开展相关任务。赛事共设四大奖项,分别为检测精度奖(Analytical Performance)、创新奖(Innovation)、转化潜力奖(Translational Potential)和公众启发奖(Public Inspiration)。其中,检测精度奖以现场完成的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连续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为唯一评判依据,是公认最具含金量、最能体现核心技术实力的奖项。此外,圆满完成所有任务的团队将获得SensUs金牌(Final Medal)。


检测精度奖证书


检测精度奖领奖合影


创新奖领奖合影


SensUs 2025大赛主题聚焦于肾衰竭生物标志物——肌酐的检测。传统的肌酐检测依赖血液和尿液样本,取样方式相对固定,过程耗时且不便,给需要频繁监测肾功能的患者带来了诸多困扰。大赛要求参赛团队开发一款基于组织间质液的可穿戴肌酐传感器,实现对于患者肾功能的持续性监控。MakeSense团队开发的电化学平台只有硬币大小,通过多层保护结构有效消除肌酸、肌氨酸等干扰物,实现了对组织液与汗液中肌酐的高精度、连续监测。由于采用模块化设计,电子部分可重复使用,仅需更换电极模块,既降低成本,又兼顾急性肾损伤患者的高频需求、慢性肾病患者的中频监测以及健康人群的无创汗液检测,从而实现对肾功能的实时、长期与个性化跟踪。

MakeSense团队在检测精度测试中全部样品均为满分,取得了该大赛历史性突破,刷新了竞赛记录。SensUs赛事主办方在颁奖典礼上称赞MakeSense团队:“这个团队确实做得非常非常出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结果,准确性堪称完美。这在SensUs的历史上从未发生过。这确实为很多团队树立了新的标杆,尤其是他们还是第一次参赛。”


检测精度奖测试结果


上海科技大学MakeSense团队由生命学院牵头组建,今年首次受邀参加比赛,与来自美国康奈尔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中国浙江大学、法国巴黎萨克雷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的队伍同台竞技。MakeSense团队成员多为一年级和二年级本科生,而国外团队以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为主。MakeSense团队首次参赛就完成了从无到有的跨学科协作与科研探索,最终在世界舞台上展现了上科大的科研力量与青春风采。学校小规模、高水平、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和独特的培养模式,为高水平跨学科学生团队的形成提供了制度保障。

此次获奖既是新的起点,也是未来更大突破的动力。团队将继续深耕生物传感技术的研发与转化,把创新成果应用于更多医疗和健康场景,为建设“更健康的人类社会”贡献来自上科大的力量。


比赛现场



MakeSense团队成员:

生命学院:王天颐 邵容 郝郁晨 刘晨 熊皖湘

信息学院:林铠战 朱皓天 刘林嘉 闫启航 熊闻野

物质学院:温储赫

创意与艺术学院:董润霖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张婧婷


MakeSense团队指导老师:

生命学院:赵素文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熊泽

创意与艺术学院:顾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