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术研讨会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2025-08-01文章来源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作者责任编辑管舜瑛

720日,为期三天的上海科技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术研讨会圆满落幕。本次大会以“集成电路与人工智能”为主题,来自剑桥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三菱电机机电(上海)有限公司等高校和企事业单位的知名学者和嘉宾代表发表演讲。会议吸引了相关领域学者、行业技术人员以及来自香港科技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的师生和来自上科大智能芯片与信息技术实践工作站的高中生共550余人参加。与会人员通过思想的碰撞与智慧的交流,探讨以集成电路与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最新进展及其在各领域的潜力,积极推动形成科技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案,为促进中国信息技术发展贡献力量。 校党委书记李儒新,副教务长、信息学院院长虞晶怡在开幕式上致辞。信息学院党总支书记王浩宇主持开幕式。



大会开幕式现场


李儒新回顾了信息领域过去十年的快速发展历程,鼓励与会者既要具备强烈的使命感,聚焦当前热点领域提升开发效率,也要秉持创新思维。他寄语青年学者要勇于探索和努力超越。他表示,作为一所持续发展和创新中的高校,上科大结合自身特色与优势,积极参与上海国际科创中心的建设,在集成电路与人工智能等方面已经积累了一批原创性的研究成果,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突破性的成果。


校党委书记李儒新致辞


虞晶怡援引英伟达的创立故事,鼓励与会者把握发展机遇。他表示,上科大信息科学技术学术研讨会旨在为与会者提供交流平台,促进深入探讨,期望每位参与者都能有所收获。


信息学院院长虞晶怡致辞


本次大会共设4场主旨报告和5个专题分论坛,涵盖光计算、集成电路与人工智能、三维集成电路、面向大模型的存算一体、AI时代的电力与芯片挑战等方向。

在光计算专题论坛上,上海理工大学的顾敏教授作了题为“光学人工智能:计算与存储”的主旨演讲。顾敏表示,光计算技术在医学影像、光通信、光学成像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顾敏作主旨报告



参会人员现场提问环节


AI for IC专题论坛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吴汉明教授作主旨报告。他分析了先进工艺发展下“设计-流片-测试”模式面临的经济和时间成本挑战,并提出基于成套工艺公共中试平台的工艺数据和多学科交叉知识体系,发展虚拟智造技术有望缓解制造设计一体化瓶颈。


吴汉明作主旨报告


在三维集成电路专题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大数据研究院院长邬江兴指出,在后摩尔时代,体系架构与先进集成正成为推动数智技术与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人类正迈入架构创新的关键时期,如何实现智能涌现的体系架构是时代赋予的机遇。该论坛还邀请了香港科技大学讲席教授谢源作主旨报告。谢源结合自身在学术界与工业界的经历,探讨了技术发展与架构变革的协同关系,并从历史视角分析了3D集成、Chiplet设计以及存内计算(PIM/近数据计算(NDP)等范式间的互动。


邬江兴作主旨报告


谢源作主旨报告


面向大模型的存算一体专题论坛邀请了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之江实验室副主任和浙江省大数据智能计算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何水兵,以及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窦春萌教授等多位专家学者分享相关研究。


何水兵作报告


AI时代的电力与芯片挑战专题论坛包括博士生论坛、技术报告和圆桌论坛三个环节。论坛邀请到剑桥大学龙腾教授、南航吴红飞教授、三菱电机宋高升总监、清华大学路延教授、浙江大学屈万园教授和南科大姜俊敏副教授,他们对来自上海科技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的8名博士生的工作做点评指导,并作技术报告。在报告之后的圆桌论坛上,与会人员就相关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圆桌论坛


与会嘉宾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