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故事 | 朱冲:探索科研之路,逐梦未来

发布时间2025-07-24文章来源 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作者责任编辑管舜瑛

所属学院: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 

学习专业:物理学专业

毕业高中:江苏省淮阴中学

所属书院:上道书院

毕业去向: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凝聚态物理专业


物理竞赛为我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但大学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回忆起初入大学时的情景,朱冲的眼神中透露出超越同龄人的思考。高中时期,他曾参加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良好的基础让他在大学课程学习中游刃有余,连续三年保持GPA专业前5%的出色表现。然而,这位看似一帆风顺的学霸也有自己的困惑:“每次看到图书馆里浩如烟海的文献,我都在思考,究竟哪个方向值得我投入一生?”

 大学是充满可能性的阶段,朱冲希望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领域,而非仅仅按惯性前进。为此,他在大一、大二期间广泛涉猎理论物理讨论和实验研究,为后续的突破性成长奠定了基础。

在探索过程中,朱冲申请加入物质学院柳学榕教授课题组,开启了与X射线的奇妙缘分。最初,他负责基础的图像处理工作,例如利用二维高次多项式拟合方法去除探测器图像中的噪声,提取晶体截断杆(Crystal Truncation Rod, CTR)信号。这些任务看似枯燥,却让他对X射线这一既古老又充满现代科技感的探测手段产生了浓厚兴趣。

随着研究的深入,朱冲开始接触X射线的更多应用,例如利用CTR信号分析技术表征二维范德瓦尔斯材料的结构,以及优化数据处理算法以提高信号提取精度。在这一过程中,他不仅掌握了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还逐渐理解了X射线散射背后的物理原理。

这段科研经历让朱冲真正体会到实验物理的魅力,也让他逐步确立了自己的学术兴趣方向。他发现,相较于纯理论研究,自己更喜欢结合实验和数据分析的工作,从而确立了实验物理与理论计算相结合的研究道路。



左起:柳学榕教授、朱冲


与柳学榕教授合影


还记得我第一次来到上海光源,跟随师兄走在光源的环形走廊时,我注意到中央的柱型结构上悬挂着一面五星红旗。当天的束流不太稳定,广播中多次响起‘即将重新注入’的提示音。那一刻,这场景让我联想到《三体》中的红岸基地。走廊里摆放着辐射检测设备,研究人员匆匆走向光源外围,我真切地感受到科研离我如此之近。”

上海光源是国际领先的大科学装置,作为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等前沿研究提供了世界一流的实验平台。在柳学榕教授课题组进行科研实践时,朱冲作为本科生经常前往上海光源表面衍射线站学习和实验。他参与了CTR信号采集,观测二维材料表面电荷密度波(Charge Density Wave, CDW)信号,并进行粉末样品的衍射信号采集。“每次站在上海光源实验大厅,都能感受到光的力量。”

这段经历让朱冲近距离接触光源设施和实验设备,不仅掌握了实验技能,还深入理解了X射线技术在凝聚态物理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更重要的是,上海光源的实践经历开阔了他的视野,让他深刻认识到科研工作的严谨性和挑战性。 朱冲意识到,真正的科研不仅需要阅读文献和理论推导,更需通过实验不断验证和优化,才能获得有价值的成果。在“国之重器”的影响下,朱冲坚定了在大科学装置领域深造的决心。

科研之外,朱冲还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和产业实践,以拓宽视野。在产业实践中,他担任团队组长,负责协调小组成员的任务分配。然而,由于团队成员背景各异,思维方式和工作习惯不同,沟通上遇到了困难。 这让他意识到,作为团队负责人,仅凭学术能力远远不够,还需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领导力。朱冲从这次经历中受益匪浅,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和统筹协调的重要性,并在后续的科研和学习中更加注重团队合作,主动与同学和导师交流,提升自己的沟通与组织能力。

大学期间,朱冲不仅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还活跃在志愿服务的第一线。从招生宣讲会上为学弟学妹答疑解惑,到迎新活动中引导新生适应校园;从担任“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助教,到负责“数值分析”习题课讲解,处处都能看到他热情服务的身影。在担任助教的过程中,他发现许多同学在学习中会遇到思维障碍,若能及时解答,可大幅提升学习效率。因此,朱冲认真准备讲义,尝试用不同方式讲解知识点,耐心解答问题,并在习题课上细致剖析难点。 这些经历让他体会到助人为乐的满足感,同时也提升了讲解和表达能力。“每次备课都是一次知识重构的过程,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我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他表示,知识的传递是双向滋养的过程——在点亮他人的同时,自己的认知边界也在不断拓展。

我计划在研究生阶段继续深入研究X射线相关技术,努力推动该领域的进步。”即将前往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深造的朱冲如是说。他希望未来能在凝聚态物理领域继续探索未知,为科学研究贡献力量。

从入学时的迷茫,到在科研中找到方向,再到实践中不断磨砺自己,朱冲在上科大的四年里完成了成长与蜕变。他不仅在学术上取得出色成绩,也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中积累了宝贵经验。朱冲坚信,科学之路充满挑战,但正是这些挑战让求知的过程更加精彩。 他将继续保持好奇心,勇敢前行,追寻属于自己的那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