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学院本科生开发“智能挪车系统”,提升校园非机动车管理效率;生医工学院研究生构建“赛博小导”多智能体聚焦科研全流程;iHuman科研人员用AI“破解冷冻电镜操作难题”;设备处管理人员用“平台账龄小助手”实现智能追缴……
7月17日,由图书信息中心主办,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火山引擎、DataTech社团协办的2025上海科技大学AI智能体创新应用大赛总决赛暨颁奖典礼在学校图书馆举行。
本次大赛自3月筹备启动,历时4个月有序推进。从5月22日正式开放报名并开展系列培训,经过47天的开发备赛和多轮严格评审,15支团队从61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成功晋级决赛。这些入围项目均以实际需求为导向,通过整合领域知识库与多样化工具接口,设计精细化工作流实现功能闭环,通过多轮筛选、迭代优化等策略,完成从信息挖掘、分析评估到生成针对性输出的全流程服务,提升领域内工作效率与问题解决能力。项目应用场景多元,覆盖材料科学、生物医学、校园智慧管理等多个领域,充分展现AI技术与专业领域的深度融合。
上科大首届 AI智能体应用创新大赛精彩呈现
上海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兼教务长印杰、火山引擎教科研行业技术总监李峪等嘉宾出席颁奖典礼并为获奖师生颁奖。
信息学院和生命学院跨学科本科生团队拿下总冠军
来自信息学院和生命学院的跨专业本科生团队成员洪沐天、厉倩如、罗昕凭借《PathSeek》项目斩获大赛一等奖。该项目开创性地融合大语言模型与生物医学知识图谱技术,构建了能够自动生成可信科研假说的智能系统。“只需输入两个生物医学关键词,系统就能在包含数千万条边的知识图谱数据库中进行搜索,并结合大语言模型对潜在的路径进行筛选和打分,最终给出多个清晰、可验证的科学假说。”团队成员洪沐天介绍。
科研创新与校园管理并进,两项目同获二等奖
来自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的邓贻品、陈志华、皮若尘的团队项目《赛博小导》获二等奖,解决了科研新手文献检索的困境。“我们采用多Agent模式,能自动生成高质量检索式”。团队表示,目前该系统已在内部测试阶段获得较好效果,希望将其推广至更多研究领域,助力科研工作者突破文献迷雾。
信息学院张洁婷、闻天明团队的《财务报销智能体》并列二等奖。针对财务报销流程繁琐的问题,该团队开发了智能问答和智慧报表功能。“我们希望借助财务报销智能体,覆盖财务报销及上游业务,解决现实中部分痛点,实现自助智能问答、多用工具箱、智慧报表功能,达到数据驱动,优化体验,提效降本,支撑管理的目的。”团队成员表示。
火山引擎教科研行业技术总监李峪在专家点评环节肯定了上科大师生将AI与科研、业务相结合的创新精神,并为一等奖团队颁发了火山引擎实习生直通面试资格卡。
一等奖团队代表洪沐天在颁奖典礼上分享道,大语言模型智能体不仅仅是一件工具、一行提示词或一段代码,更是一种属于AI时代的全新的思维方式。愿各位选手在未来日子里,能够真正地将智能体的思想融入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动手构建智能体工具,善用 eAgent平台,用大模型的力量为科研和生活赋能,真正做到“人人爱用 AI,人人会用 AI”。
图信中心主任孙小影表示,在学校全面推进AI赋能战略的指引下,图信中心快速部署,打造了GenAI平台、DeepSeek模型本地化部署、虚拟教学社区与资源中心、智能小Q、eAgent智能体开发平台等AI技术支撑体系,系统性推进人工智能工具赋能教育科研。“我们不仅教技术,更注重培养AI思维。”孙小影介绍。图信中心自2024年春季学期起就启动了“智能驱动科研”AI素养培训计划,累计举办25场,覆盖师生1000余人次。在赛事筹备阶段,开展了eAgent平台开发等专项培训和辅导,为所有参赛队伍提供技术保障。接下来,图信中心将推进优秀智能体项目的落地应用,同时构建长效技术支持保障体系。
展望未来,学校将以AI为核心引擎,战略构建支撑学校高水平发展的AI能力中枢。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推动人工智能在教育、科研和管理中的深度应用,不断完善“学AI、用AI、创AI”的可持续发展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