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专业:2021级物理学专业
所属学院: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
所属书院:大道书院
毕业高中:大连育明高中
毕业去向:
耶鲁大学,物理学全奖直博(已决定前往深造)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物理学全奖直博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物理学全奖直博
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物理学全奖直博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物理学全奖直博
莱斯大学,应用物理全奖直博
在校经历:
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校队成员,校队获全国一等奖;
获2021-2022学年、2022-2023学年、2023-2024学年上海科技大学优秀学生称号;
2024年参加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3+1国际交流项目,并获物质学院“未来材料创新班”国际交流项目资助,交流期间取得满绩;
担任“普通物理”课程助教
探索与坚持:选择物理研究之路
对乔宇堂而言,物理学是理解宇宙奥秘的钥匙。高中接触物理竞赛时,数学与物理交织的魅力深深吸引了他——那些看似复杂的难题在巧妙的解法中层层展开,让他第一次感受到物理学科的精妙。正是这份着迷,让他在四年前坚定地选择了上海科技大学物理学专业。
然而大学的学习远比想象中更加艰难。部分课程的全英文教材、高密度专业和通识课程、以及来自身边优秀同学的压力,都曾让乔宇堂陷入迷茫。数学分析课上繁复的推导、课堂上应接不暇的新概念,让他真切体会到高中与大学之间的鸿沟。一次次考试的低分提醒他必须直面短板,并付出更多努力来弥补。乔宇堂开始严格规划时间,逐渐放下了课余时间,将碎片化的时间投入到课程知识的理解和练习之中。这份坚持在疫情期间意外显现优势:当线上教学成为常态,前期积累的扎实功底让他在自主学习中游刃有余。这段经历让他深刻领悟到"那些困惑的夜晚,其实正在浇筑成长的台阶。"回顾求学历程,乔宇堂曾在教材批注间度过无数深夜,在研讨室白板上演算过海量公式,这些时光终将凝成科研路上的坐标。
竞赛与科研:在尝试中寻找方向
大一时,乔宇堂加入了物质学院组织的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CUPT)课题研究。从校赛选拔到华东赛,再到最终站上国赛舞台,这段经历成为他大学生活的重要转折点。当时,乔宇堂负责的课题颇具挑战性:探索水-酒精混合物与疏水表面接触时液滴的碎裂和尺寸分布。这个优美而复杂的物理现象激起了他浓厚的兴趣。为了攻克这一课题,他自学了流体力学知识,阅读了大量文献,进行了多次实验。这些努力最终在组会上获得了指导老师们的认可。备赛的过程让他意识到科研与课堂学习之间的巨大差异。比赛充分激发了他与队友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从实验设计、理论推导到赛场辩论,共同完成了五道复杂课题的研究,最终斩获全国一等奖——这在当时是上科大自参加该赛事以来取得的最好成绩。CUPT竞赛不仅让他体会到团队协作的力量,更让他初窥科研的门径。
作为CUPT校队成员参加比赛
大二时,乔宇堂开始接触凝聚态物理和量子材料领域。仅仅通过扭转两层二维材料的微小角度,就能产生超导等新奇量子现象——这一领域的精妙之处深深吸引了他。研究凝聚态物理对于材料科学、能源技术乃至量子计算都有巨大影响。为了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乔宇堂加入了物质学院李刚教授的课题组,开始系统学习固体物理和量子多体理论。他逐步理解了理论物理学家如何利用各种近似方法与计算手段解决量子多体相互作用的复杂问题。这段学习经历为他后续的科研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大三时,他担任了李润泽老师“普通物理”课程的助教。“理解物理概念只是第一步,如何用简洁通俗的语言让他人同样理解,对我来说是更大的挑战。”助教工作不仅巩固了乔宇堂的知识体系,更培养了他的逻辑表达能力与理解力。
在普通物理习题课上讲解例题
突破:国际交流与科研实战
2024年,乔宇堂通过学校的"3+1"国际交流项目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交流。在伯克利,他进入了Michael Crommie教授的课题组,开启了一段全新的实验物理探索之旅。乔宇堂在上课同时积极参与科研,逐步掌握了二维材料器件的完整制备流程,并学习维护与使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在此期间,乔宇堂参与了研究各种分子的电子结构,通过系统性的实验对石墨烯纳米带和金属有机框架的合成条件进行优化,并利用扫描隧道显微技术对其电子结构进行表征分析。
伯克利的校园生活
从石墨烯纳米器件的制备到二维材料的表征,从设计器件结构到操作扫描隧道显微镜,乔宇堂在实验室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在第一次独立完成石墨烯断裂结的制备时,为了实现10纳米尺度的精确控制,他连续一周泡在实验室中。当最终清晰地看到实验信号出现在屏幕上时,乔宇堂感到无比激动与欣慰,那一刻,他深深体会到科研中坚持与耐心的重要性。
收获:厚积薄发的馈赠
四年耕耘终迎硕果,乔宇堂收获了耶鲁大学等国际顶尖高校物理学博士项目的全奖录取。回望过去,最珍贵的并非录取通知本身,而是上科大赋予他的成长。本科阶段自由参与CUPT竞赛与科学研究时,学院的科研资源和导师的细致指导,让他在真实课题中培养出独立探索的能力;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国际顶尖平台中,实验室的实践经验让他逐渐具备了作为科研人员的专业素养;而数百次实验调试与艰涩理论推导的磨砺,更让他明白真正的突破往往藏在坚持不懈的韧劲之中。
实验室留影
站在毕业的门槛回望,曾经懵懂好奇的他逐渐成长为手握理论工具与实验技能的科研行者。乔宇堂深知这并非终点,而是通往物质世界更深处的起点。展望未来,他秉持初心——“在路上,我们既要有仰望星空的浪漫,更要有脚踏实地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