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人简介:
陈克新,新金属材料实验室研究员,甬江实验室,先进陶瓷材料创新中心研究主任。主要从事高性能结构陶瓷材料研究,迄今在 Science,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JACerS 等期刊发表论文 200 多篇,其中受邀撰写综述论文 8 篇,出版专著 5 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30 余项。
讲座摘要:
先进陶瓷材料因具有耐高温、耐腐蚀、硬度高、密度低等优异性能已成为许多高新技术领域发展的关键材料。但是陶瓷材料本征脆性引发的可靠性差,严重制约了陶瓷材料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陶瓷室温塑性是材料领域的百年难题,它的实现将在航空航天、生物医疗、光电信息等领域引发众多颠覆性技术应用。针对这一难题,提出了通过晶粒内共格界面的相变滑移实现陶瓷压缩塑性,成功实现了共价键氮化硅陶瓷的室温压缩塑性,陶瓷的形变量高达20%,同时其压缩强度提高至原来的2.3倍(~11GPa)(Science,378,2022,);并通过借位错新策略实现实现陶瓷拉伸塑性20%塑性(Science,385,2024),为陶瓷材料塑性的解决奠定了理论基础。
邀请人:刘巍
陈克新,新金属材料实验室研究员,甬江实验室,先进陶瓷材料创新中心研究主任。主要从事高性能结构陶瓷材料研究,迄今在 Science,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JACerS 等期刊发表论文 200 多篇,其中受邀撰写综述论文 8 篇,出版专著 5 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30 余项。
讲座摘要:
先进陶瓷材料因具有耐高温、耐腐蚀、硬度高、密度低等优异性能已成为许多高新技术领域发展的关键材料。但是陶瓷材料本征脆性引发的可靠性差,严重制约了陶瓷材料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陶瓷室温塑性是材料领域的百年难题,它的实现将在航空航天、生物医疗、光电信息等领域引发众多颠覆性技术应用。针对这一难题,提出了通过晶粒内共格界面的相变滑移实现陶瓷压缩塑性,成功实现了共价键氮化硅陶瓷的室温压缩塑性,陶瓷的形变量高达20%,同时其压缩强度提高至原来的2.3倍(~11GPa)(Science,378,2022,);并通过借位错新策略实现实现陶瓷拉伸塑性20%塑性(Science,385,2024),为陶瓷材料塑性的解决奠定了理论基础。
邀请人:刘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