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人简介:
中山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1983年和1986年,在中山大学分别获学士和硕士学位
1992年,在香港中文大学获博士学位
1992年起,在中山大学化学学院任教
1995年至今,任中山大学化学学院教授
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3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功能配位化学与晶体工程研究,涉及配位聚合物和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等的设计合成与结构、工业气体分子吸附与分离、CO2催化转化,以及光电磁功能等。率先创制了具有分子筛拓扑结构和永久性孔洞的2-甲基咪唑锌框架(MAF-4,亦称ZIF-8)等材料,迄今仍为全球研究和应用最为广泛的MOF材料之一(相关文献超过1.3万篇)。团队已在Science、Nat. Synthesis、JACS、Angew. Chem.、Nat. Sci. Rev.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80多篇。2014年至今,连续10年入选全球高被引用化学家名录。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化学奖、日本配位化学会国际奖等学术奖励。
讲座摘要:
本报告将简要介绍金属-有机框架(MOF)多孔材料基本概念、特点及应用,二氧化碳(CO2)还原转化的意义。然后,着重介绍课题组近年在以MOF及相关金属-有机多孔材料为电还原催化剂,将CO2转化为CH4、乙烯、乙酸、乙醇等产物,以及将CO2与NO3‒ 共还原制尿素及其反应机理研究中取得的代表性进展。
邀请人:章跃标
中山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1983年和1986年,在中山大学分别获学士和硕士学位
1992年,在香港中文大学获博士学位
1992年起,在中山大学化学学院任教
1995年至今,任中山大学化学学院教授
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3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功能配位化学与晶体工程研究,涉及配位聚合物和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等的设计合成与结构、工业气体分子吸附与分离、CO2催化转化,以及光电磁功能等。率先创制了具有分子筛拓扑结构和永久性孔洞的2-甲基咪唑锌框架(MAF-4,亦称ZIF-8)等材料,迄今仍为全球研究和应用最为广泛的MOF材料之一(相关文献超过1.3万篇)。团队已在Science、Nat. Synthesis、JACS、Angew. Chem.、Nat. Sci. Rev.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80多篇。2014年至今,连续10年入选全球高被引用化学家名录。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化学奖、日本配位化学会国际奖等学术奖励。
讲座摘要:
本报告将简要介绍金属-有机框架(MOF)多孔材料基本概念、特点及应用,二氧化碳(CO2)还原转化的意义。然后,着重介绍课题组近年在以MOF及相关金属-有机多孔材料为电还原催化剂,将CO2转化为CH4、乙烯、乙酸、乙醇等产物,以及将CO2与NO3‒ 共还原制尿素及其反应机理研究中取得的代表性进展。
邀请人:章跃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