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科大青年科普讲师团:点亮多彩少年梦,奋进科普新征程

发布时间2023-03-30文章来源 学生事务处作者王艺璇 张逸凡 上海科技大学青年科普讲师团责任编辑管舜瑛 董之瑶

“上海科技大学青年科普讲师团”是学校团委发起成立的科普志愿者组织,旨在向中小学生传播科学知识、助力科学梦想萌芽。自2022年11月成立已来,讲师团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科学普及、志愿服务号召,践行上海科技大学“立志 成才 报国 裕民”的育人理念,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潜心打造高质量课堂,在张江中心小学、孙桥小学、张江高科实验小学、上海科技大学附属学校、孙桥中学等学校顺利开展了十余次科普活动,覆盖听众三百余人次,取得了积极反响。讲师团成员还曾特别受邀为社区自闭症/智力障碍学生与普通学生混合班试讲科普课程,获得了师生的高度评价。

精彩课程回顾

水果电池乐趣多

主讲人:潘雨卓、张馨蕊、杨茜雯

电由何而来?同学们通过亲手组装水果电池,理解水果代替电池发电的原理,还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初步了解。水果电池供应下发光的二极管给课堂带来了诸多惊喜,也激发了同学们对电化学领域的兴趣和求知欲。第二次开展课堂的讲师们在多次复盘总结后,改善了教学方式,带给了小朋友更加有趣的课堂体验。

不为人知的动物

主讲人:吕泽龙、王悦盈

大家心目中的狼是什么模样?小朋友们纷纷举手抢答吕老师的问题:像灰太狼一样!狼很有爱、很团结……

讲师们从孩子们对动物的第一印象入手,以“破除刻板印象”的方式纠正对动物的偏见,讲述了狼、鲨鱼等动物的物种特征和演化历程。

神秘的遗传与变异

主讲人:吴清霞、周玉洁、刘火源

遗传学科普小分队通过三节连续递进的课程,给张江中心小学四(3)班的小朋友们讲解了遗传与变异的现象,引入了遗传物质的本质是DNA,进而拓展了DNA甲基化这一表观遗传因素,带领小朋友们初步了解遗传的相关知识。生动的授课内容受到了小朋友们的一致喜爱,下课后同学们纷纷找讲师签名留念。

光的把戏

主讲人:葛俊辉

课堂上,葛老师用合色棱镜现场展示了白光的色散现象,吸引了同学们好奇的目光。光还有什么小把戏?葛老师进一步介绍了光的折射、反射等现象以及光的基本性质。接下来,同学们通过动手制作简易的伽利略望远镜,加深了对光的理解。

舌尖上的地理

主讲人:郎晓雨

四大风味、八大菜系——跨越天南海北的中国美食背后,是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壮丽图景。讲师从《舌尖上的中国》入手,向同学们介绍了中国三大分界线的重要意义。

为帮助同学们加深印象,郎老师还运用了丰富的图片、视频资源。同学们兴趣高涨,积极向老师提问,课堂上有效互动,逐渐走向深入。

讲师说

陈奕璇

物质学院2020级研究生

这是我第一次给小学生们做科普讲座,一开始会害怕量子力学对于小朋友们来说会不会太难理解,但令我感到惊喜的是,孩子们的知识储备、反应能力、思考能力都远远超出我的预期。在他们清澈求知的眼睛里,我感受到了一种对于科学的追求与热爱。在最后的提问环节,还有小朋友会与我讨论平行宇宙、多维空间等问题。我很感激能拥有这样的机会,可以与祖国的未来小科学家们拥有一次在量子力学尺度上的对话。

周玉洁

生命学院2021级本科生

我在科普授课的过程中发现,讲课要首先注意语音语调。面对低年级的孩童,他们对知识的理解速度会跟不上受过专业训练的高中生、大学生,所以我们要放慢自己的语速,同时学会观察同学们的接受情况。

其次,要培养孩子们的思考能力,通过循循善诱的启发,让他们开动脑筋。例如我在讲解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通过讲解有趣的实验来让大家分析实验现象和结果,引发他们对生物的兴趣。

最后,通过科普活动,我切实感受到了孩子们的纯真,并非常感动。他们会赠送他们心爱的小礼物作为答谢,会簇拥着你要签名、联系方式,会在校门口等你来上课,会绽放灿烂的笑容。

希望讲师团越办越好,能覆盖更多的学生,让科学在孩子们中流行起来~

葛俊辉

信息学院2022级本科生

      通过参加科普课活动,我深刻地体会到科普教育的重要性,以及三尺讲台之上教师工作的艰辛。许多孩子对科学知识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这正是我们进行科普教育,启发科学爱好的机会。于此同时,第一次站上讲台的我也真正感受到了老师备课、授课的辛苦。单单上一节课或许不难,但是如何把课上好,如何吸引住孩子们的注意力,是一件需要仔细琢磨的事情。

我们的科普课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相信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中,会更加积极地学习科学知识,并能够学以致用。

张馨蕊

生命学院2022级本科生

第一次课堂是给小学五年级的同学科普水果电池。由于第一次站上这样的讲台,我们的第一部分——引入水果电池没有铺垫好,导致小朋友们没有给出我们预先期待的回答,即使答案是正确的,但也不是我们想要引导的方向。再加上人数统计出现错误,导致我们的实验材料没有准备充分,每一组的人数较多因而体验感不佳。

第二次课堂是为六年级的小朋友准备的,这一次我们改变了教学方式,并且科学分组。我个人是负责讲解实验部分,明显感觉比第一次能够更加轻松地站在讲台上,为小朋友们带去有趣的科学知识。再加上我吸取了上一次活动的经验教训,在第二次讲课的时候,我提前给同学们强调了注意事项,有效规避了可能出现的问题。

通过参加科普讲师团活动,我明显感觉自己和团队在共同成长和进步。小朋友们面对新鲜事物时积极探索的态度同样也感染了我,让我在学习中保持热情,切实体会到“教学相长”的深意,在我为他们带去知识的同时,他们也鼓舞着我,让我更加有动力去继续做科普教学这件有意义的事情。

郎晓雨

生命学院2020级研究生

上完第一堂课之后,我的心得体会是要学会因材施教。比如,有些小朋友本身对地理知识比较感兴趣,他们掌握的知识可能已经超出了我预先准备的教案范围,所以我其实可以讲得更深一些,再添加一些其他内容,让整堂课再充实丰满一些。科普课程对于小朋友们的意义,可能不仅限于让他们在应试学习中记住知识,而是进一步拓宽思维和见识的宽度、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