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他们坚守在实验室

发布时间2021-02-10文章来源 综合办公室作者责任编辑

今年的春节与往年不同,为了响应国家疫情防控号召,也为了新学期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启动,上海科技大学的大部分师生选择了留校过年。

然而,对于免疫化学研究所的张兵来说,今年春节与往年没什么不同。与往年一样,他所在的科研团队正处于科研攻关的关键时刻。经过长时间的优化,团队终于拿到了性质较好的关键药物靶点膜蛋白的样品。

“已经到临门一脚的时候了,春节期间,大家都想拼一拼,希望能得到好的结果。”张兵说。

三个特殊的春节假期

张兵是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抗结核结构研究中心课题组长。他所在的抗结核结构研究中心致力于结核分枝杆菌关键药靶的结构、功能与药物开发研究工作。对于春节期间依然守在实验室做科研这件事,张兵觉得没有什么特别。因为在平常,就算是周末,他们科研人员的大部分时间也是在实验室中度过。

2019年,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特聘教授饶子和院士团队研究成果“揭示抗结核新药的靶点和作用机制及潜在新药的发现”,入选当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和“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该研究成果论文于2019年1月25日发表在国际权威生命科学期刊《细胞》,张兵是论文的第一作者。巧合的是,成果发布的时间正是2019年的农历春节前夕。那时,作为上科大首届博士毕业生张兵已经在这个课题上研究了六年之久。

2020年的春节张兵过得同样不轻松。因为新冠疫情突发,饶子和院士第一时间召集团队进行新型冠状病毒关键药靶蛋白的结构、功能与药物开发的研究。张兵克服了各种困难,放弃休假赶回了学校,积极参与新型冠状病毒关键药靶蛋白的相关研究工作中。他回忆道,研究团队中一部分人员从一月中旬一直持续到七八月份,二十多个人基本上每天加班到凌晨三四点,最终获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大家的想法就是期望集结全球科学家的力量早日找到抗新型冠状病毒的特效药。

此时,同在上科大免疫化学研究所的“新冠关键药靶的结构、功能与药物开发”课题组的研究人员还一直坚守在实验室。去年这个科研团队已筛选出多个具有较好抗病毒活性的小分子,他们的研究成果“首个新冠病毒蛋白质三维结构的解析及两个临床候选药物的发现”入选了2020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使上科大成为科研成果连续两年入选的机构之一。目前他们正积极对小分子的结构和活性进一步优化,并开展相关的动物试验。

八年抗结核研究之旅

从2013年成为上科大首届研究生,到2019年自己的研究成果被《细胞》接受,再到如今担任课题组组长,张兵在抗结核新药靶点这条战线上已经进行了长达八年的战斗。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发的一种致死率较高的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民众的生命健康。虽然目前已有新型抗结核药物用于耐药结核病的治疗,但由于它们仍有较大的副作用,加之临床上已经发现了针对新药的耐药病原体,因此2035年彻底消灭结核病的宏伟目标仍然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张兵及其同事感受到基础研究的艰难。“我国至今还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结核药物。”张兵说,“我们责任重大。”

博士毕业之后,张兵选择继续留在上科大,他希望把自己在抗结核新药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转化应用,造福人类健康。现在团队已发现多个潜在的先导化合物,正在进行相关的动物试验。研究团队也在不断发展新的合作伙伴,目前上海科技大学已与和径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签署转化许可协议,双方将合作开发针对MmpL3靶点的抗结核药物。

新的一年,张兵希望,大家各项工作、生活能步入正轨,早点摘掉口罩。他对自己也充满期待,“除了科研项目能够取得进展,能够突破,也希望自己的业务能力继续提高,对科学问题认识能够再提升。”  

张兵所在的团队只是寒假期间留守学校的众多师生的一个代表。每一位上科大人都在为新一年的发展奋力拼搏。为了保障留校师生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学校在寒假春节期间开展了一系列暖心慰问活动,让大家留校不孤单,安心度过一个别样的春节。

上科大抗结核/抗新冠团队部分成员合影

(本文根据科技日报相关报道整理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