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产业实践#“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课题调研日志(一):世界看我,我瞰世界

发布时间2016-07-27文章来源 教学事务处/信息学院作者责任编辑

7月25日,我校本科生暑期产业实践活动正式开始。19名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方向的大二本科生在高盛华助理教授的带领下,以“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为大实践范围,以“计算机视觉”为具体实践方向,前往上海欧科微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欧科微公司”)和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微小卫星中心”)进行调研。

上午,同学们首先来到位于嘉定南翔的欧科微公司。欧科微是国内第一家从事微小卫星研制和应用的股份制企业,在微小卫星研发和商业应用领域不断地进行着探索和创新。同学们首先参观了公司研发的多个卫星功能模块,随后来到总装实验室。欧科微公司的马博士为同学们生动具体地讲述了实验室中一颗实体卫星的各部分原理、卫星装配面临的挑战、星载计算机需要克服的太空恶劣环境、能源采集与利用、空中定位、空中姿态微调、变轨手段、不同分辨率拍摄、信息传输与加密等方面的知识。讲解期间,同学们提出了大量技术层面的问题,马博士都一一耐心分析作答。

接下来,同学们来到会议室,向马博士、微小卫星中心软件测评中心的常主任和其他专家提出各种关于卫星工程的问题,探讨计算机视觉技术和卫星工程的结合。马博士提到,每年中国的卫星会采集到几千TB的图像数据,而这些数据的利用率非常低。要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在图像分析、计算机视觉方面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使得计算机能够更高速、更智能地筛选和分析这些数据,他期待同学们今后在这方面能做出自己的贡献。

与欧科微公司热情的员工告别之后,同学们回到张江,开始下午在微小卫星中心的调研。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是中科院与上海市于2003年9月共同建立的非赢利研发机构,是国家航天事业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欧科微公司的大股东。同学们分为两组,交替观看介绍短片和参观实验室。活动最后,常主任作了一场内容丰富的演讲,追溯了人类航天历史,分析了航天技术在科研、政治、军事、民用方面的应用,介绍了微小卫星的主要功能和技术,展望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光辉未来。他把小卫星比作一个婴儿,大脑是星载计算机,耳鼻眼是测控接受,口是测控发射,皮肤是热控,小脑是自控,手足是推进系统,心脏是能源系统。这个精彩的比喻作为演讲的收尾,赢得同学们的热烈掌声。

“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课题第一天的产业实践圆满结束,同学们在参观、体验、探讨中对卫星工程有了宏观上的了解,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理解也更加深入。在未来几天中,同学们还将前往GQY、联影等公司进行调研,敬请关注后续报道。

(供稿:信息学院 林宇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