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下午,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的技术研发团队来到我校,带来了一场围绕AMOLED屏幕及其相关的面板、电路设计及驱动原理的“产业之光”讲座,吸引了我校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的积极学习和参与。
讲座伊始,和辉光电主讲人Eric向同学们介绍了其研发产品AMOLED屏幕的相关特性。AMOLED是英文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的简写,中文全称是“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MOLED技术的基础是主动发光的有机物发光体,即成千上万个只能发出三原色光的有机光源被设置在屏幕的基板上,这些发光体在被施加电压的时候会发出红、绿或者蓝色的光。在调节基板上的三原色光的比例之后,AMOLED得以发出各种颜色。
为了让在做的各位听众进一步了解AMOLED技术的优势和特性,Eric将该技术与时下流行的液晶显示屏LCD技术做了全方位的对比。在产品外观对比方面,AMOLED外观更加轻盈,性能表现也更加卓越。在宽温操作下,AMOLED的固定自发光原理使其发光效果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在低温下反应速度更快,高温下对比度更高。在节能省电方面,AMOLED每个子像素独立控制,功耗因“画面”而异,加权功耗仅为LCD的60%。同时,依据复旦大学相关实验数据,AMOLED亮度更为柔和护眼。
随后的内容是本次讲座的重点,即AMOLED和LCD的画素等效电路比较,以及OLED的驱动原理。在两种技术的电路中,TFT管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不同的是,LCD技术的每个单位电路元中只有一个TFT管在资料信号线电路,这种电路对开关扫描信号线端有较高要求;而OLED技术的每块单位电路中,两块晶体管TFT1、TFT2同时扫描信号线,这样能够更好的控制连接电压源与资料信号线的电路,调控其电压。OLED技术的驱动原理,是用ITO透明电极和金属电极分别作为器件的阳极和阴极,在一定电压驱动下,电子和空穴分别从阴极和阳极注入到电子和空穴传输层,电子和空穴分别经过电子和空穴传输层迁移到发光层,并在发光层中相遇,形成激子并使发光分子激发,后者经过辐射弛豫而发出可见光。
目前,OLED技术因其自身发光、轻薄便捷、不需要背光源、无视角问题、高清晰、高亮度、响应快速、能耗低、使用温度范围广、抗震能力强、成本低和可实现柔软显示等特点,被视为能够取代LCD液晶显示板的下一代显示技术。三星电子、三星SDI、LG、飞利浦、摩托罗拉,以及开设此次讲座的和辉光电公司,都十分重视研发这项新显示技术。
讲座之后,我校学生与和辉光电技术研发团队,就技术研发、实践就业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问答和交流。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10月,是一家专注于中小尺寸AMOLED显示屏生产和下一代显示技术研发的高科技公司。和辉光电是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一直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我校2016届研究生中,有多名优秀毕业生将进入该公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