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
    • 学校概况
    • 活动
    • 公告
    • 科研进展
  • 学校概况
    • 学校简介
    • 校务委员会
    • 校领导
    • 机构设置
    • 大事记
    • 影像报刊
    • 联系我们
  • 院所设置
    • 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 创业与管理学院
    • 创意与艺术学院
    • 人文科学研究院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
    •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 免疫化学研究所
    • iHuman研究所
    • 数学科学研究所
    • 材料器件中心
    • 大科学中心
    • SHINE项目
    • 2060研究院
    • 上海临床研究中心
    • 终极能源中心
  • 师资队伍
  • 书院生活
  • 教学培养
  • 科学研究
    • 科研进展
    • 学术期刊
    • 通知公告
    • 科研基地
    • 仪器平台
    • 规章制度
    • 联系我们
    • EHS
  • 成果转化
  • 国际合作
  • 党群园地
  • En
    • 中文
  • 招聘
  • 招生
  • 就业
  • 招标
  • 邮件
  • Egate
  • 校历
  • 图书馆
  • 信息公开
  • IT服务
  • 联系我们

科学研究

  • 科研进展
  • 学术期刊
  • 通知公告
  • 科研基地
  • 仪器平台
  • 规章制度
  • 联系我们
  • EHS
  • 免化所杨海涛团队实现人工操纵胞质不相容
    3月25日,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杨海涛团队联合天津大学、重庆医科大学、耶鲁大学的科学家共同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研究论文,报道了通过设计沃尔巴克氏菌胞质不相容性因子,实现了人工操纵胞质不相容。这种本由细菌引发的胞质不相容性现象被用于控制蚊虫种群的数量,从而达到防治虫媒疾病的目的。此项研究成果是该团队近期继揭示胞质不相容性的分子机制之后,在抗蚊媒疾病研究领域取得的又一重要进展。沃尔巴克氏菌(Wolbachia)可通过诱导两性配子结合时的胞质不相容性现象(Cytoplasmic Incompatibility,CI)导致蚊虫“不孕不育”,从而达到控制蚊虫种群数量的目的,是一种高效绿色的生物防治方法。利用该技术可有效控制登革热、寨卡等蚊媒疾病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胞质不相容性是由两种相互关联的蛋白导致的,分别被称为胞质不相容性因子A (CI factor A, CifA)和胞质不相容性因子B (CifB)。在先前的研究中,该联合研究团队...
    2022-03-27
  • 生命学院管吉松组发现海马体对记忆存储的重要索引机制
    3月25日,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管吉松课题组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论文,揭示了海马结构体和大脑皮层在学习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人员发现,皮层不同功能区间的长距离伽马频段同步信号是受到海马调控的记忆索引信号,正是这个信号偶联不同脑区的记忆印迹细胞活动并介导皮层中记忆的存储与提取过程。该研究为海马结构体在记忆中的索引功能提供了明确的生物学证据。海马结构体与大脑皮层是哺乳动物中负责情景记忆的核心脑区。科学史上著名的失忆者H.M.(Henry Gustav Molaison)正是因为治疗癫痫而切除了双侧海马,进而导致了记忆的顺行性遗忘,即不能形成新的记忆。 但是关于海马结构体的具体功能一直存在着不同的假说:一种认为海马是短期记忆向长期记忆转化过程中的中转站,存储了记忆的相关信息;另一种假说认为海马无法保存如此多的信息,只是作为皮层中信息的索引存储脑区,在长期记忆形成之前辅助...
    2022-03-26
  • 信息学院娄鑫课题组在集成电路领域发表重要科研成果
    信息学院后摩尔中心娄鑫课题组成功研发出一款高性能、低功耗双目视觉处理器,并基于FPGA开展了原型验证。近日,相关成果论文发表于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国际知名会议2022 IEEE Custom Integrated Circuits Conference(CICC)。CICC由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固态电路分会(IEEE Solid-State Circuits Society)举办,会议汇聚了国际集成电路领域顶尖专家与学者,交流与展示该领域最前沿研究成果,在领域有着重要影响力。  双目视觉作为模仿人眼的深度图像获取方法,被广泛应用于VR、AR、遥感、SLAM以及三维重建之中。与激光雷达等深度获取方案相比,双目视觉系统具有造价低、功耗小以及重量轻等优点。课题组提出的设计以超像素为基本运算单元,引入更接近于真实场景的平面倾斜假设。同时使用随机搜索作为标签更新的策略,通过算法、架构与电路的协同优化,在保持精度的同时,极大地降低了整个系统的运算复杂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成果在处理速度、功耗以及整体能效...
    2022-03-26
  • 物质学院宁志军组窄带隙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取得新进展
    相比传统太阳能电池,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具备高效率和低成本的特点,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下一代太阳能电池。但是目前广泛使用的铅钙钛矿材料带隙较宽,限制了其理论最高效率。近年来,基于宽带隙和窄带隙钙钛矿电池叠加的叠层太阳能电池由其较高的理论光电转换效率获得了大量关注。对于钙钛矿叠层电池来说,铅锡混合结构的高效窄带隙电池的制备极其关键。 虽然锡铅混合结构的带隙较窄,但是其效率多低于铅钙钛矿电池。此外,三维结构钙钛矿表面容易产生缺陷,且二价锡容易氧化,进一步增加了钙钛矿薄膜表面的缺陷,影响器件性能。利用卤素铵盐后处理形成表面低维结构是钝化钙钛矿薄膜表面缺陷常用的策略,然而,这种方法制备的低维结构的层数难以控制,尤其是单层结构的带隙较大,这使界面的载流子传输需要跨越较高的势垒。因此,全面的表面钝化和有效的界面载流子转移相结合是制备高效锡铅混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关键。 图. TEAI盐和TEASCN盐分别对锡铅混合钙钛矿...
    2022-03-24
  • 创管学院杨锡怡研究揭示中小企业集群能够增加农民收入并降低农村收入不平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开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征程。但由于多年城乡隔离下二元经济带来的机会不平等,仍有庞大的低收入阶层聚集在农村,这将是探索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一系列措施的关键着力点与困难点。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可以让农村低收入者也从经济增长中受益?如何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缩小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回答这些问题对我国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体系有重要意义。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创业与管理学院助理教授杨锡怡,与英国伦敦布鲁内尔大学教授郭迪、诺丁汉大学教授姜坤以及帝国理工学院教授许成钢合作研究发现,由大量中小企业集聚形成的产业集群能显著提高当地的农民收入,并降低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不平等。该成果发表于经济发展领域权威期刊World Development,杨锡怡教授为通讯作者。 自80年代的改革开放,我国沿海乡镇地区涌现出了大量的专业化产业集群,并向内陆延伸:大量中小企业在这些集群中聚集,并占据了全...
    2022-03-24
  • 信息学院毛奕婕与合作者在6G多址接入技术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是下一代无线通信技术6G的潜在无线空口技术。近日,信息学院毛奕婕团队在该研究领域的相关成果发表在通信领域权威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和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毛奕婕教授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Bruno Clerckx教授合作提出了一种新型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速率分拆多址接入(Rate-Splitting Multiple Access, RSMA)。该技术通过在发端对用户信息拆分和重构以及在用户端使用串行干扰消除技术,使得用户获得了部分解码干扰,实现了频谱效率和能量效率的显著提升,并能够满足6G密集场景下低成本、高可靠和低时延的接入需求。基于速率分拆多址接入的多天线广播信道,研究团队提出了全新波束赋形策略来联合优化系统的频谱效率和能源效率。该算法比现行算法收敛速度更快。最重要的是,在众多场景下,相比传统的空分多址接入和功率域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速率分拆多址接入技术实现了更优的频谱效率和能量效...
    2022-03-23
  • 信息学院屠可伟课题组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取得系列重要进展
    信息学院视觉与数据智能中心屠可伟课题组专注于自然语言处理与计算语言学领域的研究,近日课题组在领域顶级会议——The 60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Association for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CL 2022) 同时发表3篇主会论文以及1篇Findings子刊论文,聚焦句法解析算法及其在嵌套命名实体识别任务中的应用。ACL同时也是人工智能领域最重要的学术会议之一。 句法解析,主要分为依存句法解析和成分句法解析,研究如何自动解析出句子的内在结构(例如主谓宾结构、各类短语结构、词汇之间的从属并列关系等)。句法解析是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基础任务,能够为自然语言处理的各类下游任务提供有用的信息。 在主会论文“Headed-Span-Based Projective Dependency Parsing”中,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基于headed span的依存句法解析方法(如图I所示),并设计了一种立方时间复杂度的动态规划算法来进行解析。因为headed span包含了整棵句法解析树的子树的单词信息,...
    2022-03-22
  • 生命学院刘冀珑组揭示P5CS双螺旋结构促进酶功能
    3月15日,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刘冀珑课题组在学术期刊eLife上发表研究论文,首次揭示了四个双功能酶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5CS)分子为单位形成双螺旋纤维结构的组装机制,双螺旋纤维进而成束形成细胞蛇。这是自从1951年建立从谷氨酸到脯氨酸的转化、1980年检测到P5CS活性、1992年发现P5CS基因以来,全长P5CS蛋白的首次结构解析。在此数据基础上,刘冀珑团队还进一步提出了P5CS双螺旋结构促进酶催化反应的新思路。 P5CS是脯氨酸和鸟氨酸生物合成的关键酶,该代谢途径将人体内重要的三羧酸循环、尿素循环以及脯氨酸合成代谢联系起来。P5CS基因(ALDH18A1)的致病突变会导致人类神经皮肤综合征等罕见病。在植物中,P5CS的缺乏会严重损害植物抵抗逆境的能力。因此,P5CS在人类健康和农业生产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0年,刘冀珑首次发现胞苷三磷酸合成酶(CTPS)在果蝇细胞中形成蛇状无膜细胞器,并将这种结构命名为“细胞蛇”。其团队后续发现并报道了...
    2022-03-20
  • 合成生物学新技术给微生物穿上七彩“服饰”
    近日,我校物质学院李健课题组开发出基于丝氨酸整合酶(serine integrase)的合成生物学新技术,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 丝氨酸整合酶通常来源于噬菌体。在噬菌体侵染宿主细胞的过程中,丝氨酸整合酶催化DNA之间发生位点特异性重组反应,促使噬菌体DNA整合至宿主的基因组内。近年来,丝氨酸整合酶被广泛运用于基因组编辑、线性DNA重组、基因线路设计等合成生物学领域。李健组借用生态学领域“共生”的概念,将丝氨酸整合酶、基因线路设计与合成生物学元件等紧密结合,在体内和体外两种应用场景下,实现了对启动子、终止子和表达基因等合成生物学相关元件的精准操控,为合成生物学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丝氨酸整合酶的新型遗传操作手段。 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锁-钥契合”模型,将启动子、终止子、丝氨酸整合酶识别位点等合成生物学元件进行排列组合,开发出“锁”模块,将丝氨酸整合酶视为“钥匙”模块,当“锁...
    2022-03-04
  • 创管学院范筱萌发表消费者对于免费产品反应的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创业与管理学院助理教授范筱萌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与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才凤艳、美国西北大学教授Galen V. Bodenhausen合作发表论文探讨消费者对于免费产品的反应。该成果发表于市场营销领域权威期刊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既往文献大多支持“零价格效用”,即相比低价格,零价格让消费者更加快乐,进而大幅提振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范筱萌与合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看法:消费者对于免费产品的需求取决于“附带成本”的高低,比如去商店和排队所花的时间成本、使用新药物的身体风险等。如果附带成本较低,零价格将提升消费者需求,出现零价格效用;而如果附带成本较高,零价格可能会起到反效果,即降低消费者需求。 附带成本是指消费者在获得以及使用产品或服务过程中固有的一种非金钱成本。附带成本几乎伴随所有消费,但其并非商家的收益,商家也不会明确标注该成本,故该成本具有很强的内隐性,对消费者并不突出。研...
    2022-03-03
  • 信息学院王春东课题组本科生提出面向固态硬盘的新型LSM树键值数据库系统
    近日,信息学院王春东课题组本科生党浩然的一作论文被国际知名学术会议Design Automation Conference(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的A类会议)接收。论文提出一种面向固态硬盘(SSD)的新型LSM树键值数据库系统NobLSM,有效解决了数据反复同步到固态硬盘产生的性能瓶颈问题,可显著提升键值数据库读写性能。数据库系统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一致性,需要在每次文件操作后立刻进行同步操作,将内存中缓存的数据写回到SSD等存储介质。这在使用LSM树结构的数据库上尤为明显:为了维护LSM树的结构,数据库需要反复进行“压缩”操作,这一过程会对同一份数据在多个文件之间移动并反复进行同步,进而造成性能瓶颈,甚至阻塞客户请求,影响数据库性能和服务体验。 本论文提出的数据库系统NobLSM通过数据库和日志文件系统协作,仅需在新的键值数据写入硬盘时进行一次同步,成功去除了反复的同步数据。之后涉及前述压缩操作时,NobLSM记录新旧文件之间的对应关系,利用文件系统...
    2022-03-03
  • 信息学院叶朝锋组研发碳纤维复合材料曲面结构检测新技术
    信息学院智能医学信息研究中心叶朝锋课题组在复合材料工程领域权威期刊COMPOSITES PART B-ENGINEERING发表了题为“Flexible ECT probe with front-end differential setting for inspection of curved CFRP structures”的研究论文,研制成功一种柔性差分电磁探头,可用于曲面碳纤维复合材料微小结构缺陷的无损检测。 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质量轻、强度高等优点,在航空航天、先进舰船、新型汽车、风电叶片、压力容器、高速离心机等领域被广泛使用。在制造和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过程中产生的缺陷损伤,会影响材料可靠性,危害设备安全,甚至造成灾难性事故。利用无损检测技术及时发现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中的缺陷,是杜绝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 电磁检测技术具有非接触、成像速度快和分辨率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金属导电材料的结构缺陷检测。碳纤维复合材料虽然也导电,但其电导率远低于金属材料,且为各向异性,结构多为三维曲面,目前仍缺乏适用的无损检测方法。...
    2022-03-02
  • 铌钨氧化物新材料让电致变色器件更高效、更环保
    电致变色器件能在充放电过程中呈现颜色变化,从而带来一些有趣的应用。如果将电致变色器件用于智能窗户,就可动态调节外界入射的光和热:窗户处于着色状态时,可减少传入的光和热,减少空调制冷耗能;当窗户处于褪色状态时,可允许光和热进入,减少空调取暖耗能。这对建筑的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电致变色器件通常由透明导电层-电致变色层-离子传导层-离子存储层-透明导电层的五层结构组成,其中电致变色层为整个器件的核心部件,电致变色层在充放电或者氧化还原的过程中可以发生着色态和褪色态间的颜色转变。传统的如WO3、NiO等电致变色材料,表现出较长的响应时间,较低的光学调制和较差的循环稳定性。为提高电致变色的性能,人们采用过多种策略,但仍难满足人们的需求。 近日,物质学院刘巍课题组借鉴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采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了新型电致变色材料—— 铌钨氧化物Nb18W16O93。该材料为正交相,拥有稳定的三维网络结构,锂离子可以在此三维...
    2022-02-25
  • 创管学院周彤课题组在科技转化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创管学院周彤课题组在科技转化问题上取得系列进展,相关成果分别发表于经管综合领域国际权威期刊Management Science和Research Policy。 提高各经济实体的科技转化效率,是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增长的一项重要内容。周彤课题组分别从企业和高校两个经济主体的视角出发,研究识别出制约两者科技转化效率的因素,进而提出了关于科技管理的针对性建议。 “专利丛林(patent thickets)”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科技企业在技术转化为产品过程中遇到的不可忽视的障碍。由于专利权利本质上源于排他权,即专利权人有排除他人使用相关知识产权的权利,因此当发明在后的专利与前置各知识产权有较多相关之处、且前置各知识产权分别掌握在多个专利权人手上时,后来的专利权人在把专利权转化为实际市场回报的过程中,需要承受较高成本,以应对前置各相关专利权人的谈判和诉讼,在“专利丛林”中“披荆斩棘”地前行(如图1示)。 图1:专利丛林问...
    2022-02-24
  •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926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35/67 跳转到 

上海市浦东新区华夏中路393号 201210(浦东校区)

上海市徐汇区岳阳路319号8号楼 200031(岳阳路校区)

Copyright © 上海科技大学 版权所有沪ICP备13001436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6855号

  • 附属学校
  • 附属幼儿园
    官方微信
En 中文
  • 学校概况
    • 学校简介
    • 校务委员会
    • 校领导
    • 机构设置
    • 大事记
    • 影像报刊
    • 联系我们
  • 院所设置
    • 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 创业与管理学院
    • 创意与艺术学院
    • 人文科学研究院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
    •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 免疫化学研究所
    • iHuman研究所
    • 数学科学研究所
    • 材料器件中心
    • 大科学中心
    • SHINE项目
    • 2060研究院
    • 上海临床研究中心
    • 终极能源中心
  • 师资队伍
  • 书院生活
  • 教学培养
  • 科学研究
    • 科研进展
    • 学术期刊
    • 通知公告
    • 科研基地
    • 仪器平台
    • 规章制度
    • 联系我们
    • EHS
  • 成果转化
  • 国际合作
  • 党群园地
  • 招聘
  • 招生
  • 就业
  • 招标
  • 邮件
  • Egate
  • 校历
  • 图书馆
  • 信息公开
  • IT服务
  • 联系我们
  • 附属幼儿园
  • 附属学校

© 2017 ShanghaiTech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