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
    • 学校概况
    • 活动
    • 公告
    • 科研进展
  • 学校概况
    • 学校简介
    • 校务委员会
    • 校领导
    • 机构设置
    • 大事记
    • 影像报刊
    • 联系我们
  • 院所设置
    • 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 创业与管理学院
    • 创意与艺术学院
    • 人文科学研究院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
    •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 免疫化学研究所
    • iHuman研究所
    • 数学科学研究所
    • 材料器件中心
    • 大科学中心
    • SHINE项目
    • 2060研究院
    • 上海临床研究中心
    • 终极能源中心
  • 师资队伍
  • 书院生活
  • 教学培养
  • 科学研究
    • 科研进展
    • 学术期刊
    • 通知公告
    • 科研基地
    • 仪器平台
    • 规章制度
    • 联系我们
    • EHS
  • 成果转化
  • 国际合作
  • 党群园地
  • En
    • 中文
  • 招聘
  • 招生
  • 就业
  • 招标
  • 邮件
  • Egate
  • 校历
  • 图书馆
  • 信息公开
  • IT服务
  • 联系我们

科学研究

  • 科研进展
  • 学术期刊
  • 通知公告
  • 科研基地
  • 仪器平台
  • 规章制度
  • 联系我们
  • EHS
  • 信息学院吴涛课题组在钪掺杂氮化铝压电薄膜与谐振器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上科大信息学院吴涛课题组致力于利用先进传感材料与微纳工艺研发微纳机电传感器件与系统(MEMS),主要包括压电声学微纳器件与IC接口电路、声光磁等多物理场调控与传感系统等。近期,课题组在高浓度钪掺杂氮化铝(AlScN)压电薄膜谐振器的研究成果发表于《电子器件快报》(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 EDL),题为High Figure-of-Merit Lamb Wave Resonators based on Al0.7Sc0.3N Thin Film。5G通信需要高性能的宽带、多频段滤波器。射频带通滤波器用于选择所需信号,过滤无关的信号,是通信前端的关键。微机电系统谐振器作为一种频率选择器件,被认为是一种低成本、低功耗的主流器件之一。近年来基于多频段、单片集成的兰姆波谐振器成为了研究的热门课题。为了进一步拓展谐振器的带宽,吴涛课题组与上海科技大学量子器件中心、EVATEC公司深度合作,开发出高压电系数的材料掺钪氮化铝(AlScN)制备方法,制造出了钪浓度为30%的高浓度掺杂的AlScN薄膜材料。...
    2021-09-29
  • 物质学院刘巍课题组在富锂高压正极材料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正极材料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富锂层状正极材料具有250mAh/g以上的比容量和较高的充放电平台,有望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满足电动汽车和智能电网的需求。然而,当富锂层状正极材料充电电压达到4.5 V以上时,晶格氧发生不可逆的释放,同时过渡金属占据原来锂脱出留下的锂位点,导致充电过程中脱出的锂在放电过程中不能完全回嵌,因此富锂层状正极材料存在较大的不可逆容量损失。同时,由于过渡金属的迁移和晶格氧的释放导致材料发生相变,由原来的层状结构转变成了尖晶石相,材料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也发生衰减。针对上述问题,近期上海科技大学物质学院刘巍课题组开发出铁(Fe)和氯(Cl)共掺杂的富锂层状正极材料,相对于未掺杂和单元素掺杂具有更高的比容量和结构稳定性。Fe和Cl的掺杂扩大了锂层间距,促进了锂离子的扩散,因此提高了材料的倍率性能。另外,Fe和Cl的掺杂增强了阴阳离子之间的结合能,减少了不可逆的氧释放,...
    2021-09-28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重点专项项目结题会顺利召开
    9月22日,由上海科技大学牵头承担、华中科技大学和复旦大学共同参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稳定性、全光谱、高效率太阳能电池材料探索和器件实现”项目结题会在我校顺利召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专项责任专家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唐勇院士、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何丹农教授,专家组成员复旦大学光电研究院/中科院上海技物所褚君浩院士、华东理工大学田禾院士、上海大学张建华教授、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刘正新研究员、中科院上海技物所陈效双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赵一新教授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评审。上海市科委基础研究处四级调研员杨延峰,上科大常务副校长兼教务长印杰、科技发展处副处长王绛,以及项目组成员参加了会议。 印杰对各位专家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衷心希望专家组对项目团队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青年科学家更快地进步和成长。项目负责人宁志军教授代表项目组作项目总体执行情况汇报。针对新型太阳能电池的关键问题,项目组结合理论...
    2021-09-27
  • 免化所研究团队受邀发表长文综述,总结新冠病毒的结构生物学研究
    9月17日,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特聘教授、清华大学教授饶子和院士与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杨海涛研究员受邀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发表题为“Structural biology of SARS-CoV-2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rapeutic development”的长文综述,总结了目前全世界在新冠病毒结构生物学研究中的突出进展,并从新冠药物靶点等角度深入分析了抗新冠治疗策略。 新冠病毒的大流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全球健康危机,时至今日已经造成了全球超过2.3亿病例的感染,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但特效药仍然十分稀缺。聚焦新冠病毒生命周期中重要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可为靶向抑制剂开发提供重要理论基础。新冠病毒隶属于冠状病毒亚科,共编码29种非结构蛋白、结构蛋白和附属蛋白,参与病毒的入侵、基因组转录与复制、病毒的组装等过程。这些蛋白既可以单独发挥生理功能,也可以组装成复杂的转录复制机器,还能够与众多的宿主蛋白因子发生广...
    2021-09-26
  • 信息学院王浩宇课题组在电池管理系统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信息学院智慧能源中心(CiPES)王浩宇课题组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基于LCC谐振电路的锂电池均衡系统,该均衡系统可实现从电池组到电池单体之间的开环恒定电流均衡,为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容量不匹配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相关研究成果以“An LCC Based String-to-Cell Battery Equalizer with Simplified Constant Current Control”为题在线发表于电力电子领域国际知名学术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随着电动汽车相关领域的蓬勃发展,作为电动汽车核心组件的动力电池系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动力电池系统由于其高压大功率的应用需求,通常需要大量锂电池单体串并联使用。由于电池单体的差异性,动力电池系统面临着单体电压不匹配、充放电不充分等问题。目前,特斯拉等电动汽车厂商多采用被动均衡技术,将多余的电量通过电阻耗散掉,这种方法会造成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的衰减,并引发热量管理...
    2021-09-25
  • 物质学院齐彦鹏组与颜世超组合作在笼目结构超导材料研究中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最近,物质学院齐彦鹏课题组和颜世超课题组合作,在具有笼目结构(Kagome)超导材料CsV3Sb5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研究人员发现了这种超导材料的两种电荷密度波态,及其在压力下超导电性的增强现象。该成果以“Charge Density Wave Orders and Enhanced Superconductivity under Pressure in the Kagome Metal CsV3Sb5”为题于9月3日发表在国际期刊《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 笼目结构,又称Kagome结构,是一种由共角连接的三角形构成的结构。1951年时任大阪大学教授的伏见康治与庄司一郎在Physics Today上首次提出了Kagome晶格这一概念。 Kagome晶格具有独特的电子结构。目前,具有Kagome晶格的材料已经呈现出了量子自旋液体、磁性外尔费米子、手性反常等物理性质。此外,理论预言在平带体系或者掺杂的Kagome晶格中有可能存在超导电性。然而实际的Kagome体系中超导电性的研究还非常少。 图. CsV3Sb5的晶体结构,STM和P-Tc相图近期,具有钒基 Kagome...
    2021-09-19
  • 信息学院高盛华课题组在图像异常检测领域取得重要成果
    上科大信息学院高盛华课题组与合作者在图像异常检测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成果目前以“Memorizing Structure-Texture Correspondence for Image Anomaly Detection”为题在机器学习领域代表性学术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 (TNNLS)上在线发表。 图像异常检测是指在训练阶段仅利用正常图像得到一个可以在测试阶段识别异常的任务。在现实场景中,异常样本(例如,工业检测图像中的不常见缺陷和医学图像中的罕见疾病)通常是较难获取的。因此,收集大量的、包含所有可能异常的图像数据并不容易,这也导致基于监督学习的图像分类方法不能直接应用于所需场景。相比之下,收集正常的训练样本相对容易。由于异常检测任务在工业图像分析和医学图像分析等领域的潜在应用,引起了相关领域的广泛关注。 当前,对图像异常检测的方法主要是使用基于自动编码器的模型重建输入图像来处理异常检测。这种方法假设正常图像的重建误...
    2021-09-17
  • 生命学院Yuu Kimata课题组揭示果蝇卵子发育新机制
    近日,生命学院Yuu Kimata课题组在英国皇家学会(The Royal Society)旗下学术期刊Open Biology杂志上在线发表题为 “The careful control of Polo kinase by APC/C-Ube2C ensures the intercellular transport of germline centrosomes during Drosophila oogenesis” 的论文。在此论文中,Yuu Kimata课题组发现进化保守的激酶Polo (人类Plk1) 可以调控果蝇卵子发育过程中生殖细胞中心体的运送,并揭示了中心体在卵子发育中的崭新作用。这一工作由Yuu Kimata课题组与英国剑桥大学和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发育生物学中心等合作团队共同完成。 中心体是大部分动物细胞中的主要微管组织中心。通过微管成核,中心体主要调节发育过程中以及成体组织中的多种细胞过程。中心体也与人类健康也密不可分, 中心体功能的障碍与各种人类疾病有关,包括癌症、小头症和纤毛病等。因此,了解中心体的功能和调控机制不仅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多细胞生物学,对于了解相关疾病的...
    2021-09-16
  • 重磅!六年磨一剑,国内首台纳米角分辨光电子能谱实验站在上科大建成启用
    近日,张江大科学装置集群再添科研利器。由上海科技大学负责设计研发和建设的上海同步辐射光源纳米角分辨光电子能谱(NanoARPES)实验站顺利通过了中国科学院组织的工艺测试验收。该实验站是上海同步辐射光源二期工程中纳米自旋与磁学线站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我国首台NanoARPES装置,实验站的建成填补了国内相关研究设施的空白,总体参数性能达到国际顶尖水平。 NanoARPES实验站NanoARPES技术通过将同步辐射光斑尺寸聚焦到百纳米量级(传统的ARPES光斑的1/100)获得具有空间分辨能力的角分辨光电子能谱,极大地拓展了ARPES的研究体系和范畴。NanoARPES既可高效率地探测极小尺寸的样品或具有相分离的多晶畴材料电子结构,又可开创性地研究样品边缘/畴界等局域空间的电子特性;对于低维材料人工异质结(如Moire体系)电子结构、拓扑量子材料边缘态等前沿科学问题探索更具有独特的优势。目前NanoARPES实验站仅在发达国家同步辐射光束线上部署运行,如美国ALS BL7、...
    2021-09-15
  • 物质学院季泉江课题组与合作者开发细菌靶向遗传筛选新方法
    靶向遗传筛选是揭示细菌基因型-表型之间联系和研究细菌复杂调控网络机制的关键技术。然而,目前细菌中常用的靶向遗传筛选方法,例如MAGE(多重自动基因组改造)和TRMR(可追踪多元重组工程),高度依赖于特殊的重组酶,只能适用于十分有限的物种中,缺乏普适性。基于CRISPR-Cas9/Cas12a(一种基因编辑工具)的靶向遗传筛选系统,通过利用基因组非同源末端连接修复机制,能够在真核细胞中实现高效的靶向遗传失活筛选。然而,多数细菌中缺乏高效的非同源末端连接修复机制,因而CRISPR-Cas9/Cas12a不能应用于细菌中靶向遗传失活筛选。因此,亟需在细菌中开发普适性的靶向遗传筛选系统。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的季泉江课题组与中山大学的骆观正课题组合作,在Cell Reports发表了题为“Targeted genetic screening in bacteria with a Cas12k-guided transposase”的文章,报道了名为Site-specific Transposon-Assisted Genome Engineering (STAGE,定点转座基因...
    2021-09-14
  • 信息学院赵子平课题组在金融科技相关领域取得多项研究进展
    近年来掀起的人工智能热潮正逐步改变着诸如金融、医疗、制造等许多传统行业的面貌。金融科技(FinTech)是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等前沿创新科技与传统金融业务场景叠加融合的产物,目标是使金融业实现科技化和智能化。一方面,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投顾(Robo-Advisor)、智能风控、智能监管、产品推荐、优质用户挖掘逐渐在许多金融场景中崭露头角。另一方面,金融业也孕育了诸多新科技新技术,比如,计算机编程语言Python平台下的数据分析利器Pandas便是由全球最大的基金公司之一AQR资本管理公司设计和开发。 图|Robo-Advisor v.s. Human-Advisor(图片来自网络) 上科大信息学院赵子平课题组以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为研究核心,积极探索在金融科技尤其是智能投顾领域的应用,当前在金融数据建模、金融因子选择、资产组合设计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课题组重视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实践,以下多项科研成果的第...
    2021-09-05
  • 物质学院季泉江课题组开发极小型CRISPR-Cas12f基因编辑工具
    9月2日,我校物质学院季泉江课题组在《自然·化学生物学》 (Nature Chemical Biology)杂志发表题为“Programmed genome editing by a miniature CRISPR-Cas12f nuclease”的研究论文,揭示了极小型CRISPR核酸酶—AsCas12f1(仅422个氨基酸)的DNA识别和切割机制,并将其转化为一种新型基因编辑工具,成功实现了在细菌和哺乳动物细胞中的基因编辑。此研究进一步拓展了CRISPR核酸酶工具库,为开发微型精准基因编辑和治疗工具提供了新思路。 CRISPR/Cas基因编辑技术由于其简便性和高效性,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农学等领域的基础与应用研究。目前广泛使用的Cas9与Cas12a核酸酶均具有较大的分子尺寸(通常大于1000个氨基酸),而广泛应用于基因治疗中的腺相关病毒载体的承载容量却十分有限,在容纳CRISPR核酸酶与引导RNA的编码序列之余往往难以承载更多其他功能元件,这严重限制了其在基因治疗等领域的应用。因此,亟需发掘更小分子尺寸的CRISPR核酸酶以解决这...
    2021-09-03
  • 信息学院智慧电力与能源系统中心在清洁能源研究领域取得多项重要成果
    电力与能源是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领域之一。未来电力系统将以新能源为主体,进一步提升能源消费电气化比例,这也给电力与能源领域带来了挑战与机遇。近期,信息学院智慧电力与能源系统中心(CiPES)在2021年度电力电子应用展会(IEEE Applied Power Electronics Conference,APEC)和电力与能源学会年会(IEEE Power and Energy Society General Meeting,PESGM)上以上科大为第一完成单位发布了9项科研成果,获最佳报告奖1项。在清洁电能的生产、传输、变换等领域提出了新方法与新思路,以提升绿色能源利用的高效性、安全性与可靠性。智慧电力与能源系统中心在2021 APEC发表的5篇论文,内容涵盖无线充电系统、光伏电力电子系统、振动能量收集系统等研究方向。无线充电系统具有安全性、便捷性、通用性等特点,能够为工业制造、能源网络、交通电气化等新兴领域中的终端除去“最不智能”的最后一根线。傅旻帆教授课题组2020级博士研究生赵鹏的一...
    2021-08-31
  • 物质学院翟晓芳课题组建立薄膜粗糙度原位定量分析新方法
    在过去几十年间,分子束外延(MBE)及脉冲激光沉积(PLD)等先进薄膜制备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材料科学研究的繁荣。如今科学研究以及器件应用已不断深入到材料的表面和界面层次,这就对高质量平整薄膜的制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前薄膜粗糙度的定量分析主要依赖于非原位的表征手段,如原子力显微镜、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等,这样相对较低的薄膜制备和质量反馈效率不仅限制了科学研究的效率,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薄膜工业的发展。因此,如何实现薄膜粗糙度的原位定量分析是当前亟待攻克的一大技术难题。 反射式高能电子衍射仪(RHEED)是薄膜制备的一个很重要的辅助设备,被广泛应用于薄膜层厚及外延质量的原位监测。然而此前研究并没有将RHEED与薄膜粗糙度定量关联在一起。上海科技大学物质学院翟晓芳课题组从RHEED的基本原理出发,构建了RHEED衍射斑尺寸及不对称性与薄膜粗糙度的定量关系(图1),提出了一套基于RHEED的原位实时定量分析薄膜粗糙度的方法,并通过非原位...
    2021-08-26
  •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915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40/66 跳转到 

上海市浦东新区华夏中路393号 201210(浦东校区)

上海市徐汇区岳阳路319号8号楼 200031(岳阳路校区)

Copyright © 上海科技大学 版权所有沪ICP备13001436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6855号

  • 附属学校
  • 附属幼儿园
    官方微信
En 中文
  • 学校概况
    • 学校简介
    • 校务委员会
    • 校领导
    • 机构设置
    • 大事记
    • 影像报刊
    • 联系我们
  • 院所设置
    • 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 创业与管理学院
    • 创意与艺术学院
    • 人文科学研究院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
    •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 免疫化学研究所
    • iHuman研究所
    • 数学科学研究所
    • 材料器件中心
    • 大科学中心
    • SHINE项目
    • 2060研究院
    • 上海临床研究中心
    • 终极能源中心
  • 师资队伍
  • 书院生活
  • 教学培养
  • 科学研究
    • 科研进展
    • 学术期刊
    • 通知公告
    • 科研基地
    • 仪器平台
    • 规章制度
    • 联系我们
    • EHS
  • 成果转化
  • 国际合作
  • 党群园地
  • 招聘
  • 招生
  • 就业
  • 招标
  • 邮件
  • Egate
  • 校历
  • 图书馆
  • 信息公开
  • IT服务
  • 联系我们
  • 附属幼儿园
  • 附属学校

© 2017 ShanghaiTech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