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学院联合团队首次表面合成锯齿六角石墨烯

ON2022-07-20CATEGORY科研进展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于平课题组甄家劲课题组和孙兆茹课题组合作,首次在金表面上成功合成C144锯齿形边缘的冠状六角烯分子,该成果发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ACS Nano



冠状分子(Coronoids)是一种多环芳香族化合物,由外围的多层苯环构成内含一个纳米孔看作具有原子级尺度的纳米孔石墨烯。冠状分子是研究芳香体系中π-电子离域性质基本问题的理想模型由于其电子结构取决于分子外围苯环层数和中心腔的孔径大小以及内外的边缘结构冠状分子具有丰富的可调控电子性质。特别是,具有锯齿状(zigzag)边缘的冠状六角烯具有开壳(open-shell)的多自由基基态,通过改变分子结构精确调控其磁性性质因此在新型碳基自旋电子器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潜力

克服在冠状分子在溶液中低溶解度带来合成和表征上的困难近年来有科学家利用表面合成(on-surface synthesis)方法,设计了特定的前驱体分子并在金表面上通过乌尔曼(Ullmann)偶联以及脱氢环化反应成功合成了具有扶手椅(armchair)边缘的冠状六角石墨烯。但由于芳基-芳基(aryl-aryl)在表面上的偶联更倾向于沿扶手椅而不是沿锯齿形方向导致设计前驱体分子以及合成具有锯齿形边缘结构的冠状分子面临极大挑战

针对这一难题联合团队设计特殊的具有表面手性的前驱体分子1,在金表面上通过乌尔曼偶联以及脱氢环化反应,首次成功合成出了C144锯齿形冠状六角烯通过采用低温超高真空环境下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和非接触式原子力显微镜(nc-AFM)C144锯齿形冠状六角烯化学结构进行精确表征(图1),进一步分析了缺陷的产生原因——前驱体分子1的不同吸附手性及非对称性的结构引起


1.C144冠状六角烯的表面合成路径和化学结构表征(a) 表面反应合成路径示意图。(b表面产物的STM概貌图。(cC144锯齿六角烯的STM结构图。(dC144锯齿六角烯的AFM化学结构图 


结合扫描隧道谱学(STS)技术以及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研究人员分析了C144锯齿形六角烯的电子结构,得到了分子内不同位置测量的费米面附近电子态的能量和态密度的相对强度(图2a,以及不同能量的电子态的态密度分布(图2b,分子的HOMO-LUMO能隙为1.67 eV计算表明HOMO-LUMO的能隙随分子中心腔孔径的大小而变化的振荡演变趋势


2.C144冠状六角烯的电子结构表征及DFT计算


本研究首次实现了C144锯齿形边缘的冠状六角烯的合成,揭示了其电子性质并分析了其芳香性,为进一步合成和研究具有多自由基性质的锯齿形边缘的冠状六角烯提供了思路,有助于探索它们在新型碳基自旋器件领域的应用前景。

该成果论文题为On-Surface Synthesis of C144 Hexagonal Coronoid with Zigzag Edges上海科技大学是本研究的唯一完成单位,物质学院于平课题组2019级研究生朱勖劼、刘亚男以及孙兆茹课题组2019级研究生濮伟雯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于平教授甄家劲教授和孙兆茹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项成果也充分体现了上海科技大学物质学院交叉合作的良好科研氛围。

论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2c0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