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 | 致敬七十年——培育英才,追求卓越

发布时间2019-10-03文章来源 上海科技大学作者责任编辑

这是壮丽的时代

跨过七十年,踏过峥嵘岁月

如今的中国奋起勃发

迈向崭新纪元

这是奋进的时代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设科技强国

从“东方红一号”的一飞冲天

到“嫦娥四号”的月球背面软着陆

七十年来,新中国向着科技高峰发起了一次又一次挑战

上海科技大学自创建以来

便是科创高峰最坚韧的攀登者之一

致力于培养科技创新创业人才

在科研之路上披荆斩棘

从一张校园规划的模型图

到如今各类科研装置设备投入使用

从注重综合素质培养的

思政教育体系、通识教育课程

到了解国情、体验艰苦的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一个个坚实的脚印记录着上科大的成长与发展

人文科学研究院思政教育

本着一流大学必须有一流文科支撑的理念,上海科技大学于2019年6月建立了人文科学研究院。这是一个直属于学校的实体性、综合性、人文学科的教学科研机构。它将承担起学校思政教育、通识教育和文科教育与建设的重任,为上科大建立一流大学和相关学科及学科群的建设和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为上科大提升国内国际学术声誉做出应有的贡献。

上海科技大学思政教育体系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出发,从高等教育的育人本质出发,抓住课程改革核心环节,着力将思政政治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在改革框架及路线图上,构建上科大课程思政教育体系的“同心圆”结构。

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继2018年社会实践正式纳入本科生必修的思政理论课“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体系后,2019年,上海科技大学继续聚焦精准扶贫,以“了解国情·体验艰苦”为主题,组织本科一年级全体学生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上海科技大学已在陕西延安、云南挖色、云南玉溪、云南宣威、安徽泾县、贵州平塘、宁夏固原、甘肃天水、湖北恩施、辽宁鞍山、四川凉山、四川攀枝花、四川雅安、四川德阳、江西丰城、浙江宁波等11个省16个地区建立了实践基地。实践内容紧紧结合时代特点和区域发展,涵盖了包括志愿支教、创新创业、改革调研、传统文化、产业服务在内的多个层面。

本科生发表科研成果

得益于学校“科教融合”的人才培养理念、“导师制”纽带、校内先进的科研设施和开放机制,各学院老师不仅关注研究生的科研活动,也积极引导本科生独立自主学习,更加鼓励他们参与科研活动。截至目前,我校本科生作为第一作者、参与作者发表的文章以及申请到的专利成果逾百项,其中不乏《Physical Review Letter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Cell Research》、《Nature Biotechnology》、《Applied Physics Letters》、《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等国际知名期刊。

“做科研要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科研碰壁并不可怕:尝试科研的价值在于过程”——这是以一腔热血投身基础研究的上科大学子的心声。

大科学装置暑期学校

为发挥上海科技大学承担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设施建设任务的优势,推动以“大跨度、多学科交叉”的先进平台为依托的科研创新,提高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合作,有效培育设施用户,上海科技大学于2019年成功举办了首届以“基于大科学装置的材料表征与科学应用”为主题的暑期学校。

该暑期学校是“上海高等学校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项目”之“上海科技大学围绕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19年开始举办,计划每年一期,连续四年。对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学生和青年科研工作者开放,力求在提供学习交流平台的同时,更好地反馈回报社会。

亮相各大竞赛捷报频传

2019年8月,上海科技大学代表队首次参加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第十届),荣获全国二等奖、华东区域赛二等奖第一名的佳绩,并直接获得了2020年在新疆举办的第十一届全国决赛的种子队伍资格。首次参赛的物质学院师生紧密配合,先后迎战多所高校,打出了一场场高水平的比赛并斩获佳绩,展现了上科大学子的风采。

2019年5月,上海科技大学代表队参加了第十六届“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物质学院和信息学院多名学生在此次大赛中表现突出。上科大学生在比赛中充分展现了扎实的科研功底和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队员们奋力拼搏、沉着冷静,出色地完成了现场展示问辩和公开答辩等任务,收获了包括特等奖、一等奖等在内的多个奖项。

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2003年发起的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国际性学术比赛,每年吸引全世界众多名校参赛。2016年生命学院本科生组建两支队伍代表我校参赛,斩获一金一银。2017年,我校斩获金牌、最佳单项奖及四项单项奖提名。2018年,生命学院和物质学院参赛选手再创佳绩,斩获金牌。

2019年,信息学院本科生继续活跃在多项国际及国内竞赛中,斩获了丰硕的战果。包括2019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一等奖、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亚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日立金融科技&区块链黑客马拉松一等奖、IEEE ICRA 人工智能挑战赛二等奖等。充分展现了上科大学子深厚的知识储备和巨大潜力。

物质学院电镜中心

物质学院电镜中心Centre for High-resolution Electron Microscopy (CћEM),始建于2015年,服务于上海科技大学在尖端物质科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并推动物质学院在材料、化学和物理等领域的发展,为取得一流的科研成果提供重要的支持和保障。中心从国内外著名高校、研究机构和仪器公司聘请了高水平学者和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已经安装并正式运行的电镜设备已有10多台,包括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聚焦离子束FIB、俄歇扫描电镜等。国际知名电镜专家Osamu Terasaki教授自2015年应邀来校担任中心主任,不断积极引荐国际知名专家,开展联合培训,组织研讨会与暑期班,为科研平台持久稳定地发展吸引和培育了许多优秀人才。

“生院之夜”

“生院之夜”是生命学院的年度师生交流会,在每年年末举行,旨在增进同学间的了解,加强同学与导师间的沟通,增强师生的学院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活动设置丰富多彩的互动环节,在紧张的科研学习生活之余,为师生创造自由轻松的交流氛围。

“科研、教学、招生”一个也不能少

生命学院黄鹏羽教授,除了科研工作,承担了相关教学及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招生宣传工作。在教学工作上,他参与开创了生命学院的《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课程。这是一门紧跟科学前沿进展、融合贯穿各研究领域的创新课。黄鹏羽每年会参加河南和湖南两省的本科生招生工作,以及内蒙古和武汉的研究生招生工作,与学生与家长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对学校的期望,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谈及未来,黄鹏羽老师希望能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以学生为本,始终不忘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初衷,做到“传道授业解惑”。

科研图像大赛

2019年生命学院分子影像平台举办了第二届上海科技大学科研图像大赛,得到了更多老师和同学的支持,收到来自生命学院、iHuman和物质学院的共65幅作品。很多人见证了上科大人在科研中的创意和美学才华,完美地体现了Art in Science主题。上图为部分摄影作品,下图为凸显生命学院主题色的教学楼内景。

自主移动机器人实验室(MARS Lab)

上海科技大学自主移动机器人实验室(MARS Lab)于2014年8月成立,由信息学院的Sören Schwertfeger教授牵头,主要致力于智能算法的研究及其在机器人上的应用。在教学方面,实验室参与大一的信息导论课,培养新生的动手能力,开设机器人导论课,让学生对机器人有更深入的理解并掌握基本的科研能力。在科研方面,自主移动机器人实验室着重于三维建图机器人、移动机械臂、救援机器人等研究,通过地图构建、运动控制、计算机视觉等多种智能算法的研发,充分提高机器人的移动能力、灵活性与自主能力。此外,自主移动机器人实验室还积极与德国、瑞典等高校合作,促进上海科技大学与国外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

多学科人工现实工作室

多学科人工现实工作室(Multi-disciplinary Artificial Reality Studio, MARS)是以研究人工智能、增强现实等技术在各领域应用为重点的综合性实验室。实验室在建成之后,一方面将会建设增强现实与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平台,进行前沿技术研究,另一方面也会开设学科内相关课程,面向学校全体本、硕学生提供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技术学习。同时结合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等技术特色,展开跨学科、跨学院的应用研究,为生命科学及物质科学的教学及研究工作提供支持。

纳米中心

上海科技大学纳米中心(ShanghaiTech NanoLab,SNL)是上海科技大学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建设工程之一,是学校开展半导体器件工艺及其交叉学科研究的重要创新平台,是一个面向全校、科研院所乃至全社会开放的校级公共科研平台。SNL建设目标:适合于学科前沿和前瞻性技术发展的、开放共享的、固体功能材料微纳工艺制造平台,以期形成具备国际一流的研发技术水平,为我国芯片技术发展做出贡献。

大麻素受体研究团队

iHuman研究所是隶属于上海科技大学的一个国际化的高水平研究机构,是了解方兴未艾的上海生命科学研究的窗口。iHuman研究所的特色是其聚焦于跨空间和时间尺度成像数据的整合及通过构建原子分辨率的虚拟人体用于深入理解和极早期诊断人类疾病,研发更加安全有效的新型药物。iHuman大麻素受体研究团队在过去6年中一直聚焦大麻素受体结构与功能的系统研究。目前他们已分别发表了CB1与拮抗剂AM6538复合物的晶体结构(Cell, 2016)、CB1分别与激动剂AM841及AM11542复合物的晶体结构(Nature, 2017),和CB2与拮抗剂AM10257复合物的晶体结构(Cell, 2019)。

学生创新中心

上海科技大学学生创新中心(Student Innovation Center)是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创新空间和重要平台。学生创新中心一层围绕“智造”开展基础实践培训与实践创新教育,包含木工、金工、开源硬件、3D扫描与打印、激光切割、机械雕刻、数控加工、工业智能、人机交互、人工智能等多方面;创新中心二层建设围绕“环境与健康”、“连接与智慧”、“生活与娱乐”和 “梦想与未来”四大主题的交叉创新实验室,包含宇航探索、数字太空、智能机器人、无人机、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物联网、生物智造、机器学习、网络技术等多方面;创新中心三层搭建围绕“科技创新”的创新创业团队,为创新团队、创新项目提供创新空间与服务。

图书信息中心——知识创新实验室

图书信息中心是一个网络化数字化交互化的知识交流中心,利用多方位资源和能力全谱段地支持现代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图书信息中心提供多个多样化的群体研讨室、学术报告厅、学术沙龙等空间,支持互动交流协同学习;提供开放展览空间,自办和支持院所或学生社团开设丰富的学术、艺术等展览;开设多媒体制作与演练中心,支持创建MOOC课程,支持学生创作多媒体富媒体交互式内容。图书信息中心结合多媒体互动、云计算、GPU虚拟化等技术,通过万兆光纤直接连入核心机房,打造基于STEAM教学新模式——云桌面实训教室。可实现多间教室的级联扩展,乃至对远程教学的支持,给予更好的数字化互动教学体验。

校友之家

上海科技大学校友会成立于2018年6月,是学校凝聚校友、服务校友、策划各类校友活动的组织。校友会每年从毕业生中选拔校友联络员,构建辐射全球的校友网络。校友之家包含毕业典礼、校友风采、全球校友地图、毕业合影、校友信息、校友赠礼六大主题。“你见证了上海科技大学的成长,母校的未来仍需你来添砖加瓦。”这既是校友会的口号,也是母校对每一位上科大人的殷切期盼。

欢迎校友们常回家看看,续写和母校之间的精彩故事。

公共服务处全方位保障

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国庆节到来之际,公共服务处组织开展了以“喜迎国庆、美化校园”为主题的环境提升和安全保障工作:保洁阿姨擦拭外窗、清扫路面,设备师傅第一时间做好维修保障,绿化人员修剪、补种树木;保安人员更是24小时坚守岗位,确保校园安全,生命学院女保安赵梓慕就是保安队伍中杰出一员,她被学院师生昵称为生命学院的“警花”。在大家的努力下,学校主干道上彩旗飘扬、公寓楼内庆祝海报张贴上墙、食堂内红色气球烘托气氛,整个校园呈现出庄重喜庆、昂扬向上的节日氛围。

9月30日、10月1日两天中午,学校还为师生提供 “国庆面”,共庆祖国母亲70华诞,以“新民俗”的庆祝方式,进一步营造了校园的国庆气氛,既让全校师生全面生动地感受并体验节日的喜庆祥和,同时将“不忘初心再出发”的精神铭记心中。


总策划:

上科大新闻中心

本期内容制作团队:

罗孟泞、李文馨、陈怡珺、陆嘉铭、马一滔、张文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