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宁志军教授入选“2018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发布时间2018-11-28文章来源 科技发展处/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作者责任编辑

11月27日,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发布了其2018年度“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这也是该名单连续第五年发布。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通过对过去11年间引文数据的分析,该名单在各领域中遴选出了高被引论文数量最多即受到全球同行集体认可的最具引文影响力的科研人员。全球来自21个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领域及跨学科领域的6000多人次高被引科学家入榜。

值得关注的是,2018年度“高被引科学家”名单新增了跨学科领域(cross-field category),遴选出了约2000人次在多学科领域发表的高影响力论文、具有卓越表现的研究人员。我校青年教授宁志军入选此次“跨学科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充分体现了我校在培养青年人才及构建学科交叉体系上的显著成效。据悉,国内高校(不含港澳台地区)共有160人次入选该名单。

宁志军教授于2014年12月加入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其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基于溶液法组装的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方面,研究内容包括新材料的合成、材料的表面改性与界面工程、器件的设计与制备(包括太阳能电池、电致发光、光探测器、光催化)。宁教授所涉及的研究领域需要综合包括材料、化学、物理与电子工程等各学科方面的知识。

近年来,宁教授课题组在跨学科研究方向上相继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相关成果在《焦耳》、《先进材料》、《美国化学会志》、《先进功能材料》、《能源与环境科学》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例如,在太阳能电池方面,合成制备了新型的低维锡钙钛矿结构,大幅提高材料的稳定性并降低了缺陷浓度,通过界面能带匹配和表面钝化降低了界面处电子的复合,提高了电子抽取的速率,结合材料和器件结构的改进设计,最终实现了9.4%的非铅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记录;在电致发光器件方面,设计制备了一系列低维钙钛矿结构,实现了较高的发光效率,通过载流子传输层的优化,实现了高效的载流子注入,报道了当时最高的红光量子点发光效率记录;在光催化方面,合成了一系列低维纳米材料,通过表面新型有机配体的调节和掺杂元素的引入,减少了纳米晶的缺陷和载流子复合,大幅提高了窄禁带、环境友好型纳米材料的光催化产氢效率,发展了零维量子点/二维MoS2纳米复合材料光催化体系。

宁教授课题组和物质学院会同化学、物理、材料等多方面、多学科、多课题组展开深入合作,加速推动了相关研究进展。回顾上述一系列成果的取得,可谓“来之不易”:一方面倾注着宁教授团队的心血和汗水,另一方面受益于来自上科大为跨学科交叉研究构建的平台支持。

宁志军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