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 戴珒:第一位加入上科大创管学院的教授如是说

发布时间2018-06-11文章来源 创业与管理学院作者责任编辑

戴珒: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获经济学学士学位、管理学硕士与博士学位。2008-2009年度德国总理学者。2009年获Emerald/IACMR中国管理研究奖。2013年底加入上海科技大学,在创业与管理学院任助理教授。

毕业赠言:就像我在《组织行为学》课里会说的那样,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在离校多年后回头想、会更有体会感悟的课;大学生活也很可能是人一生最怀念的时光。希望我们的毕业生们,勇敢前行、乘风破浪,母校和老师们在这里是你们永远的心灵港湾,疲倦了、困惑了、得意了、荣耀了,都记得回家。

在上科大,全体本科生(尽管都是理工科)在大一必修经济学原理。这是从2014年第一届本科生就开始的。第一届学生非常有幸,由时任复旦经济学院院长、著名经济学家袁志刚教授主讲。对于我这样的教师新兵,协助袁老师这样经验丰富的大教授,也是非常宝贵的学习过程。

这一届微观经济学的教学,我认为很好地体现了上科大的教学原则:采用国际前沿教材、面向中国挑战;没水课,保证学科的高水准;想法设法让学习有趣并有效。我们同时采用经典曼昆《经济学原理》和袁老师主编的配以很多中国化、时代化案例的《微观经济学》教材;平时的作业和考试题目设置的分析场景,做了贴近上科大学习生活、贴近当代中国实际的改编,再配合专题课、小组形式做经济学小课题的小班活动;总复习课上除了串联整学期的内容,做猜词游戏回顾重点定义。

其实到期末前,相对于我自己大一时进入清华经管学院学习《经济学原理-微观部分》每周3课时(这还是我们最主要的专业课)另加习题课时间,上科大学生们只有每周2课时且还有多门自己本专业主课,我还并不是很有把握同学们学习效果如何。不过我在出期末考试题的时候毫(sang)不(xin)手(bing)软(kuang)地把题目弄得比清华经管经济学专业的考试难度再高一点(不要问我当时哪来的信心….)。结果阅卷结束,仍然有同学卷面几乎满分。这给我很大的震动,也让我敢于在以后的课程中继续以本专业的高标准去要(zhe)求(mo)我们上科大这些非经管专业的学生。这其实是一个缩影,上科大学生,就是这样在每门课上被老师以该专业的标准去训练和要求。这也是为什么传说中的上科大学习生活特点就是很累很辛苦,因为每个老师都不会放过他们(坏笑)。

在管理学方面,尤其是组织行为学等探讨组织内人与人关系的学科,在本科生阶段是非常难教的,因为缺乏工作经历和人生体悟,讲理论、讲企业里的案例,都很难引起本科生尤其低年级的共鸣。所以上科大最早的《组织行为学》仅开放给研究生选课,等到第一届本科生大二以后才开始给本科生开设。我从自己学生阶段的好老师那里得到的经验是,多结合学生们最熟悉的组织。最熟悉的组织,对于我的学生们,那就是上科大。比如我讲德鲁克关于“管理者的角色”的经典研究,会截取上科大的网页新闻、并让学生们联系他们所见到的副校长兼教务长印杰(是的,上科大学生都经常见到校领导),一起描述“印校长的一天”,并对这些事情进行分类,以理解“管理者的角色”。

上科大最早的学生们还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机会,实践从无到有创建并管理一个组织,也就是学生社团。学生社团是大学期间天然的管理演练场,对于上科大这样的新大学,更成了创业演练场。因此我们最早的一批管理教授,自发地为第一届本科生做社团培训、开放office hour,与书院合作,从新生军训时的讲座,到社团申报前、社团成立中的骨干培训,提供一些框架和思路,更重要是介绍管理学可能的作用,吸引学生们对管理的兴趣。四年中,上科大学生社团经历了自己的更替发展,有的社团发展到有四百多社员,有的社团有辐射全国的能力。老实说,这些成功社团是自己摸爬滚打出来的。不过我希望,随着上科大学生社团发展得越来越成熟,他们越来越有“组织”的味道,不管是从创管学院益发成熟的管理课程体系,还是从自己社团管理经验的累积,更好是有两者的相辅相成,上科大学生在科研进展和管理实践上齐头并进,能成为科研机构、企业、创业机构中的中坚力量和领袖人物。

因材施教是最理想的好教育,但是在传统大学要想做到是很难的。上科大的“小规模”、超高师生比,使得这一教育理想有了实现的可能。作为上科大的教师,我们总是自发地为学校做宣传,实在是因为我们觉得在上科大做学生真的很幸福,扪心自问,我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也可以成为“上科大造”。其中一大幸福就是学生可以得到老师们的倾情帮助。

上课、导师组、导师驻楼讲座、社团指导、参加活动、一起跑步打球、单独约谈,都是我们了解学生的方式,还有一些学生早在申请上科大时就在开放日遇到过;交流的内容多种多样:学习、创业项目、生活、团队管理、实习就业、个人发展。四年来,随着学校、创管学院的发展,和我个人工作生活的变化,跟之后几届的本科生,或许不能再像和第一届本科生那样那么熟悉、那么如数家珍。临近第一届本科生毕业,我每碰到一个14级学生,都会问问下一步去向。尽管非常不舍,但目送你们离开,或许就是为人师者无法避免的命运。我们会满怀骄傲地目送你们,进入下一个人生阶段、走向社会。就像我在《组织行为学》课里会说的那样,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在离校多年后回头想、会更有体会感悟的课;大学生活也很可能是人一生最怀念的时光。希望我们的毕业生们,勇敢前行、乘风破浪,母校和老师们在这里是你们永远的心灵港湾,疲倦了、困惑了、得意了、荣耀了,都记得回家。

2014年夏,首届本科生军训期间摄于东方绿洲

2015年新年联欢晚会,戴珒(中)与同学们一起主持,2014级本科生胡玥儿(左一)、包如一(左二)、陈子青(右一)

2018年春夏,师生一起组队打球(2014级本科生耿佳琳拍摄)

2017年暑学期,“质量中国”项目暑期证书课程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