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
    • 学校概况
    • 活动
    • 公告
    • 科研进展
  • 学校概况
    • 学校简介
    • 校务委员会
    • 校领导
    • 机构设置
    • 大事记
    • 影像报刊
    • 联系我们
  • 院所设置
    • 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 创业与管理学院
    • 创意与艺术学院
    • 人文科学研究院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
    •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 免疫化学研究所
    • iHuman研究所
    • 数学科学研究所
    • 材料器件中心
    • 大科学中心
    • SHINE项目
    • 2060研究院
    • 上海临床研究中心
    • 终极能源中心
  • 师资队伍
  • 书院生活
  • 教学培养
  • 科学研究
    • 科研进展
    • 学术期刊
    • 通知公告
    • 科研基地
    • 仪器平台
    • 规章制度
    • 联系我们
    • EHS
  • 成果转化
  • 国际合作
  • 党群园地
  • En
    • 中文
  • 招聘
  • 招生
  • 就业
  • 招标
  • 邮件
  • Egate
  • 校历
  • 图书馆
  • 信息公开
  • IT服务
  • 联系我们

科学研究

  • 科研进展
  • 学术期刊
  • 通知公告
  • 科研基地
  • 仪器平台
  • 规章制度
  • 联系我们
  • EHS
  • 物质学院陈宇林-柳仲楷组实现本征反铁磁拓扑绝缘体电子结构调制优化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物质学院陈宇林-柳仲楷课题组在拓扑量子材料电子结构调控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通过原位碱金属掺杂方式,在本征反铁磁拓扑绝缘体MnBi2Te4中获得简化的拓扑电子结构。该成果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ano Letters上在线发表。磁性拓扑绝缘体是当前凝聚态物理研究的重要体系,它是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轴子绝缘态、拓扑超导等重要应用的基础材料。MnBi2Te4体系具有较高的反铁磁有序温度 (25K) 和适中的拓扑能隙(~0.2 eV),是目前最具代表性的本征磁拓扑绝缘体,但该材料呈现的远低于反铁磁转变温度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临界温度(~1.5 K)的原因仍不为所知,解释电子谱学与输运和理论研究之间的“矛盾”也是该材料研究中的另一挑战。为加深对此类材料电子结构的理解,并获得简单、性能优异的拓扑电子结构,课题组基于前期工作(Phys Rev X 9, 041040 (2019),Science Bulletin 65, 2086 (2020)),利用上科大实验室自主研发的高分辨小光...
    2022-09-13
  • 物质学院刘巍课题组在柔性聚合物忆阻器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刘巍课题组构建了一种基于稳定金属丝开关的聚合物基忆阻器,该体系在外部电信号的作用下,表现出了非常稳定的循环性能。此外,该聚合物忆阻器还具有极佳的柔性,在弯折条件下仍表现出良好的循环性能。这项工作为柔性非易失性存储及类神经计算带来了新思路。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ano Letters上。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与存储分离的冯·诺依曼结构在功耗和运行速度方面已难以满足需求。模拟人脑突触结构、发展神经网络计算被认为是克服冯·诺依曼瓶颈更为有效的计算体系结构。这其中,基于金属丝开关的有机聚合物忆阻器则是实现柔性非易失性存储以及类神经计算的最佳候选之一。然而,工作过程中导电金属丝的不稳定性极大地限制了该类忆阻器的进一步发展和实际应用。针对上述问题,刘巍团队在聚合物(PEI,聚乙烯亚胺)介质层中预先掺入活性金属离子,引导聚合物层中形成更为稳定可靠的...
    2022-09-02
  • iHuman研究所徐菲团队揭示慢性与外周疼痛药物重要靶点结构及内源性配体选择性激活机制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徐菲课题组在国际学术期刊《蛋白质与细胞》(Protein & Cell)上发表研究论文,揭示了Kappa型阿片受体(κ-opioid receptor, KOR)与其内源性配体强啡肽A (dynorphin A)的识别机制与信号转导分子机制,对多肽类药物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KOR与疼痛调节、荷尔蒙释放、药物成瘾、压力和情绪调节有关,以KOR作为靶点的药物常用来治疗如疼痛、慢性肾脏疾病相关性瘙痒(CKD-aP)、酒精成瘾和阿片类药物成瘾等症状。KOR拮抗剂在治疗抑郁症等精神类疾病方面也显示出潜力。KOR的内源性配体包括强啡肽A和强啡肽B等神经肽,强啡肽通过激活KOR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发挥镇痛作用。目前已有多个以KOR为靶点的小分子药物上市,但其选择性和安全性并不理想。为了开发选择性更高的多肽类药物,需进一步解析KOR与其内源性配体的识别机制。此外,已上市药物常见的副作用往往由于介导β-arrestin 信号通路而产生。因此,解析KOR和下游G...
    2022-09-02
  • 信息学院毛奕婕课题组发表6G多址接入关键技术综述论文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信息学院毛奕婕与合作者在通信网络领域极具影响力的综述类期刊IEEE Communications Surveys and Tutorials发表了重要论文,对6G多址接入技术进行了系统性回顾和探讨。针对未来第六代移动通信网络终端用户数目激增,用户间干扰限制移动网络性能提升这一瓶颈问题,该论文提出使用新型物理层无线传输技术速率分拆多址接入(Rate-Splitting Multiple Access, RSMA)提升网络干扰管理能力和鲁棒性,增强用户服务质量、降低传输时延,并显著提升网络的频谱效率和能量效用。该论文是第一篇探讨6G潜在无线空口技术速率分拆多址接入的综述性论文,其对速率分拆多址接入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与展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借鉴价值,在无线通信研究社区引起了广泛关注。基于多年的跟踪研究,作者从1G到5G所使用的多址接入技术入手,分析了现有多址接入技术的适用场景及其面对6G无线通信新场景所存在的缺陷,进而引入了速率分拆多址接入技术。从信息论和...
    2022-09-01
  • 生命学院林照博组、黄行许组合作开发可安全应用于多能干细胞的先导/碱基编辑器
    7月6日,上海科技大学生命学院林照博团队与黄行许团队合作,在Molecular Therapy上报道了新版本先导编辑器(prime editor, PE)的开发,并对其在胚胎干细胞中的应用做了测试及评估。8月10日,两团队再次合作于Molecular Therapy-Nucleic Acids上在线发表研究论文,探索了腺嘌呤碱基编辑器 (ABE) 在多能干细胞的应用及安全性。多能干细胞能够无限期自我更新并分化成三个胚层细胞类型,这对再生医学、细胞治疗、类器官研究等至关重要。在过去的十年中,基于CRISPR/Cas9的基因编辑技术及其脱靶在许多细胞株中已得到验证。但先前多能干细胞中的研究发现, Cas9对DNA的切割会造成DNA大片段的缺失以及p53突变细胞的富集。因此,开发新的基因编辑工具,对下一代干细胞的应用以及评估其安全性至关重要。先导编辑工具可以在基因组中精确引入点突变、小插入或小缺失,在多种遗传疾病的治疗中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然而,典型的先导编辑PE3系统效率较低,尤其是在...
    2022-08-29
  • 生命学院孙博课题组与合作者揭示解旋酶与DNA互作新模式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孙博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刘聪课题组合作在学术期刊《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在线发表研究论文,报道了布鲁姆解旋酶(Bloom syndrome helicase,BLM)与单链DNA(single-stranded DNA,ssDNA)互作的新模式。近年来,在许多生命代谢过程中都观察到了蛋白质相分离(phase separation)现象,而核酸分子被发现广泛参与了调控蛋白质相分离和动态凝聚过程。其中,涉及RNA解旋酶的相分离现象及其相应的体内功能已被深入报道。但与DNA解旋酶相关的相分离研究却十分有限。此外,由于技术上的限制,直接可视化和表征核酸分子与蛋白质在相分离状态下的相互作用仍然具有很高的挑战性。特别是蛋白质如何调控共凝聚体中的核酸,目前还知之甚少。BLM是RecQ家族中一种重要的DNA解旋酶,广泛参与了维持基因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的代谢过程。BLM的功能缺失、突变可导致一种罕见的...
    2022-08-23
  • 新型多模态成像技术实现胰腺B细胞胰岛素囊泡原位可视化定量检测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大科学中心、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江怀东课题组,与上科大iHuman研究所Raymond C. Stevens课题组、加拿大光源王建研究员、上海光源邰仁忠团队合作,将X射线扫描相干衍射成像技术与高分辨电子显微技术相结合,实现了从完整胰岛B细胞到胰岛素囊泡的多尺度、多模态成像以及胰岛素囊泡内部锌、钙等关键元素的精确定位与量化分析。该技术有望用于研究糖尿病及其它离子调控失常类疾病的发病机制,为相应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新思路。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PNA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能够降低血糖的激素,主导着葡萄糖的吸收和存储,胰岛素缺乏将导致血糖失衡,引发糖尿病等疾病。胰岛B细胞是胰岛素的分泌细胞,其内部胰岛素囊泡的精细结构及胰岛素聚集体的含量与分布目前仍不清楚。研究团队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光源,采用扫描相干X射线衍射成像方法,解决了传统成像中大视场与高分辨率之间的...
    2022-08-22
  • 生命学院高冠军组开发高效基因编辑工具TEd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高冠军课题组在学术期刊《核酸研究》 (Nucleic Acids Research)上发表研究论文,报道了一种简单、高效的基因编辑方法“TEd”(Transcription-coupled Editor,TEd转录偶联编辑器):通过在传统HR-供体(HR-donor) 上引入转录过程以改变DNA修复过程中的供体染色质结构状态来促进同源重组的发生,从而实现细胞内大片段DNA的高效编辑。 近年来,CRISPR/Cas9及其衍生物介导的基因编辑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已引起了全世界广泛关注。多种依赖于HR同源重组途径的基因编辑器已经能够实现DNA的精准插入或基因删除,这不仅促进了生物医学的基础研究,同时为多种遗传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巨大的临床应用前景。然而在哺乳类动物细胞中对于长片段DNA(尤其是10kb以上)的精准插入或删除效率却非常低,严重阻碍了CRISPR技术在大片段基因编辑时的操作可行性。高冠军团队一直从事基因编辑技术的开发,早期研究试图在细胞中融合表达Cas9与R...
    2022-08-15
  • 物质学院马贵军课题组阐明Rh掺杂TiO₂光催化材料表面化学对产氢性能影响机理
    借助太阳光实现高效光催化分解水是生产绿色氢能源的一种有效途径。近日,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马贵军课题组在铑元素(Rh)掺杂二氧化钛(TiO2)光催化材料的表面析氢反应机理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并初步形成一套系统的研究方法学用于关联光催化、光电化学以及光谱电化学等测试过程。成果发表于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and Interfaces。光催化绿色制氢的基本原理是半导体颗粒在光激发下产生具有氧化还原性质的空穴-电子对,继而在颗粒表面进行水的氧化和还原反应。受限于固/液相反应体系的制约,红外光谱、光电子能谱、电子显微镜等表征手段很难对半导体光催化剂表面的电荷分离和传输性质进行准确的原位研究,而光协同电化学测试手段则可实现对材料内部和表面反应不同动态过程的全方位评估。具有低成本、高稳定性、高反应活性优势的TiO2材料一直是光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但TiO2的性能大幅受限于光吸收与表面化学反应动力学。元素掺杂能有效改善这两方...
    2022-08-14
  • 生命学院杨扬课题组构建高效识别活跃神经元算法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杨扬课题组在国际期刊Frontiers in Cellular Neuroscience发表论文,报道了一种高效的基于统计学的算法软件,可用于钙成像数据的实时分析并实现全光学闭环控制神经元活动。建立神经活动和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是理解大脑功能的核心,而光遗传学大大促进了这一关系。目前,大多数光遗传学实验使用预先确定的刺激方案,没有考虑相关神经元的持续活动。然而,神经元的活动是高度异质的,它与大脑状态和行为密切相关。因此,采用实时活动依赖的刺激协议将更好地揭示神经回路和行为之间的动态互动。这种“系统的输入(即光遗传刺激)取决于输出(即神经活动)”的“闭环实验”因光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得简单易行。但如何准确地实时识别活跃的神经元仍然是挑战。难点在于,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光遗传学实验仍然是开环的,研究人员使用预先确定的刺激参数,而不是活动指导。直到最近,研究人员在指导光遗传学操作时才考虑到神经元的活动,...
    2022-08-13
  • 免化所杨光、许红涛团队模块化构建含硒化合物库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杨光、许红涛团队和合作者采用“仿生LUMO活化”策略,以苯并异硒唑酮(Ebselen的核心骨架)为硒化试剂,实现了在非金属催化剂B(C6F5)3介导下的吲哚C-3芳基硒醚类化合物的模块化点击化学化合成。研究成果作为Hot Paper发表于Angew. Chem.,并被Angew. Chem. 选为封面进行展示。图片来源(https://doi.org/10.1002/anie.202209209)点击化学(Click Chemistry)是K. Barry Sharpless教授于2001年提出的一种模块化的合成化学理念。该理念强调借鉴自然界构建DNA、RNA或蛋白质等功能分子的策略,通过碳-杂原子键来链接不同的反应模块,高效地实现功能分子的合成。当前,端炔和叠氮的环加成反应、环张力介导的1,3-偶极环加成反应和硫-氟交换反应等优良的点击化学反应极大地促进了材料化学、化学生物学和药物化学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报道的一系列硫-氟交换反应点击化学,在高通量药物化学、天然产物或药物分子的末端修饰、18F-...
    2022-08-11
  • 信息学院李权课题组在可视化与人机交互领域取得多项重要进展
    上海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李权课题组(ViSeer LAB)深耕于可视化与人机交互领域研究。近日,课题组多项研究成果被可视化领域国际知名会议IEEE VIS 2022正式接收,同时收录在可视化与计算机图形领域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Visualization and Computer Graphics (TVCG)。过去几十年来,电子商务热潮给网络零售商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竞争压力,他们必须不断开发促销活动新思路,以留住(老)和发展(新)客户。以往研究通过比较不同的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模型,直观地挖掘每次销售量上升背后的原因,为商品销量提供了合理的、可解释的预测。然而,这些工作大多集中在时间序列数据的统计特征上,并没有纳入大多数电商零售必须考虑的促销策略。另一方面,管理学和经济学的研究者已经为促销所引起的各种效应提出了一些定性和定量的理论,如举办折扣活动的频率、利用互补性的推荐艺术、以及替代效应等。目前还很少有工作能够扩展到更大的数据量,支持促销活动...
    2022-08-10
  • 如何更节能地从海水提取锂?物质学院刘巍课题组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物质学院刘巍课题组开发了一种具有定向水渗透功能的复合非织造材料(CAN),无需任何外部驱动力即可实现水溶液中锂离子的提取,有望减少海水/盐湖提锂的能源消耗从而降低成本。该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Matter上。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国家战略背景下,作为新能源汽车、3C消费电子和储能等领域最不可或缺的能源金属锂是一种重要的战略性资源。目前,商业锂主要来自于陆地锂矿,数量有限且地理上分布不均。海洋和盐湖卤水中也含有大量锂,但由于大多数提锂技术需要施加外力作为驱动力,例如压力、电场等,将会显著增加提锂工艺的能耗。刘巍课题组开发了一种具有定向水渗透功能的复合不对称非织造材料(composite asymmetric nonwoven, CAN),CAN由一层含有锂离子筛(钛酸锂)颗粒的疏水(聚偏氟乙烯)纤维层和一层亲水(棉)纤维层组成(图1)。利用亲/疏水纤维构建润湿梯度,直接依靠溶液重力与材料自身的毛细管压力差,该材...
    2022-08-09
  • 物质学院刘一凡课题组合作开发新型荧光增强数字PCR技术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刘一凡课题组与浙江大学团队合作,基于单片集成的氧化锌纳米棒修饰的高密度微腔室阵列芯片,开发出一种荧光增强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可用于在单分子水平对DNA进行快速和高灵敏度的绝对定量,该技术有望用于病原体快速检测、癌症早筛等生物医学领域。合作成果发表于生物传感领域期刊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图1:(A)荧光增强数字PCR芯片分解示意图,(B)将微通道板(MCP)分割为4 × 4 mm2大小的区域,每个区域包含2.5 × 104个微孔,(C)荧光增强数字PCR芯片示意图的俯视图和横截面图。II:(A)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微通道板(MCP)截面斜视图,(B)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微通道板(MCP)截面的表面特写,(C)通过局部斜角沉积(LOAD)将ZnO纳米棒均匀地积淀在微通道板侧壁,(D)ZnO纳米棒功能化的微通道板上微孔的扫描电子显微图,(E)II(D)的局部结构放大图。核酸检测对感染性疾病、肿瘤和出生缺陷等...
    2022-08-03
  •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926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30/67 跳转到 

上海市浦东新区华夏中路393号 201210(浦东校区)

上海市徐汇区岳阳路319号8号楼 200031(岳阳路校区)

Copyright © 上海科技大学 版权所有沪ICP备13001436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6855号

  • 附属学校
  • 附属幼儿园
    官方微信
En 中文
  • 学校概况
    • 学校简介
    • 校务委员会
    • 校领导
    • 机构设置
    • 大事记
    • 影像报刊
    • 联系我们
  • 院所设置
    • 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 创业与管理学院
    • 创意与艺术学院
    • 人文科学研究院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
    •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 免疫化学研究所
    • iHuman研究所
    • 数学科学研究所
    • 材料器件中心
    • 大科学中心
    • SHINE项目
    • 2060研究院
    • 上海临床研究中心
    • 终极能源中心
  • 师资队伍
  • 书院生活
  • 教学培养
  • 科学研究
    • 科研进展
    • 学术期刊
    • 通知公告
    • 科研基地
    • 仪器平台
    • 规章制度
    • 联系我们
    • EHS
  • 成果转化
  • 国际合作
  • 党群园地
  • 招聘
  • 招生
  • 就业
  • 招标
  • 邮件
  • Egate
  • 校历
  • 图书馆
  • 信息公开
  • IT服务
  • 联系我们
  • 附属幼儿园
  • 附属学校

© 2017 ShanghaiTech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