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次中国暨国际生物物理大会在沪举行
让生物与物理亲密接触

2017-11-04 17:10:19 来源: 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作者: 王春

董炜艾 科技日报记者 王春

113日,第十五次中国暨国际生物物理大会在上海科技大学隆重开幕,并将持续至6日闭幕。本次大会以生物物理与人口健康为主题,10多位中、美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以及众多国内外知名科学家应邀出席,共有近1000人参加了开幕式。

  

上海科技大学江绵恒校长在大会上致辞

开幕式由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徐涛副校长主持。上海科技大学江绵恒校长致辞,对目前生物物理学发展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由于生命物质比较复杂,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已有的物理测试手段往往不完全适用,尚待技术上的突破,因此对于生命科学来说,物质科学上的技术成果一直是发展的关键。他以冷冻电镜为例,认为尽管这是物质科学的技术手段,但依然能给结构生物学带来巨大的变革,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生物物理学是物理学与生物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研究生物的物理特性,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和领域之一。如今,生物物理学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发展时代,中国在科研方面面临新的机遇。江绵恒介绍说,此次大会的举办地--上海科技大学所在的张江园区,拥有很多与生物物理相关的科研装置,包括我国第一个第三代同步辐射装置—上海光源、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等,与生物物理密切相关的一系列新装置,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超强激光装置等正在规划实施中。

江绵恒还详细介绍了目前国内在设备建设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不久前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了10拍瓦激光放大输出,实现了世界上最强的超强能量激光的输出,同时还正在建设100拍瓦的超强激光装置,一旦成功这将提供一个新的探测物质的手段。他们还正在开发新的探测器和软件,比如说用相干衍射成像方法解读软X射线所得到的细胞成像的结果。这就孕育着新的研究平台、新的研究领域和新的研究成果。“将来与生命科学的交叉相信会产生更多的研究工作和成果。”江绵恒希望通过这次不同领域学科交流机会,进一步加强生物物理学的发展。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上海科技大学刘志杰教授宣读了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同志的贺信。怀书记在贺信中充分肯定了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发挥学科交叉融合优势,在学术交流、国际合作、科学普及、人才举荐、期刊出版、科技奖励等方面所开展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他希望借助本次世界生物物理和中国生物物理界的盛会,更加彰显中国学术社团的创新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科技创新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怀书记希望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深化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改革,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刘志杰教授宣读怀进鹏同志贺信

此外,大会举行了中国生物物理领域最高奖—“贝时璋奖”的颁奖仪式。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阎锡蕴院士宣布2017贝时璋奖的获奖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石发展博士和军事医学科学院的宗伟健博士获得贝时璋青年生物物理学家奖,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王书荣研究员获得贝时璋奖,贝时璋国际奖颁给了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剑桥大学教授Tom Blundell 爵士。Blundell 爵士表示,他对获得这个奖项深感荣幸,并深情回忆了他从1960年代起与中国生物物理学家的合作与友谊。此外,Blundell 爵士也对中国科学家在生物物理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和做出的贡献感到震撼。

据悉,中国生物物理大会始于1964年,是国内生物物理科学研究领域最大规模、高水准的学术盛会。本次大会设结构生物学、膜生物学、纳米生物物理、神经生物物理、医学生物物理、代谢与代谢疾病、及高分辨显微镜和现代电镜技术等20多个学术专题, 100多位国内外知名学者将在本次大会上作邀请报告,探讨生物、健康,以及生物学与物理学交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大会还设置冷冻电镜卫星会,中日、中美双边论坛,青年科研生涯论坛,“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专题研讨会,女科学家论坛等专题研讨,墙报交流,生物物理技术与成果展览,高新技术讲座,科普展板展示、诺贝尔奖解读等科普活动。

石发展博士和宗伟健博士荣获贝时璋青年生物物理学家奖

Blundell 爵士荣获贝时璋国际奖 

 

 

 

 

责任编辑: 马嘉悦